[发明专利]竹纱毛巾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2290.X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日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日贵 |
主分类号: | D03D27/00 | 分类号: | D03D27/00;D03D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500山东省高密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巾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节纱毛巾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毛巾产品一般用常规29Tex(Tex是表示纱线粗细的单位符号,即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的纱线所具有的重量克数)、18.2X2Tex、29X2Tex等纱线做毛圈纱线织造而成,因加工工艺的不同会形成螺旋毛圈或较为平整的圈状毛圈,巾面效果单一呆滞,没有好的外观表现,虽有色彩的调和,但也千篇一律;由于无捻纱的使用,只是改善了手感,质地上细腻了外观上却没有多大改变,另外也降低了使用寿命;随着织造设备的进步,出现了电子打纬机构,可以做出高低毛的立体外观,但人为效果明显,不是很自然,而且因明显的毛圈突起影响使用手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提高毛巾的立体感和舒适感。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竹节纱毛巾制作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竹节纱毛巾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1)将所述的竹节纱整经;
(2)将所述整经后的竹节纱进行上浆处理;
(3)将所述的经过上浆处理的竹节纱织造成布;
(4)将所述的用竹节纱织造成的布进行退煮漂煮漂、脱氧、溢流机染色、脱水、烘干处理;
(5)将步骤(4)中处理后的布进行撸边处理,得到竹节纱毛巾。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的步骤(1)中整经处理时的分批整经机的卷轴速度为400米/分钟。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步骤(2)将所述整经后的竹节纱进行上浆处理中,所述浆包括:浓度为16千克/1000L的小麦淀粉、浓度为4千克/1000升的复合变性淀粉(主要提升对纤维的黏着力、成膜性及黏度稳定性,如K-3000)、浓度为3千克/1000升的蜡和浓度为1.6千克/1000升的合成浆料(如:LMA-98),所述浆的温度为90度,所述卷轴的速度为95米/分钟。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的步骤(3)将所述的经过上浆处理的竹节纱织造成布中采用1.5克停经片。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步骤(4)将所述的用竹节纱织造成的布进行退煮漂煮漂、脱氧、溢流机染色、脱水、烘干处理,具体包括:将所述的布加入双氧水,火碱,双氧水稳定剂、渗透剂,经煮漂,然后再水洗出布,布进溢流机后再经过水洗、中和、水洗、染色、皂洗、水洗、加软、脱水,然后使用烘干机烘干。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的竹节纱毛巾包括:用竹节纱织成的带毛圈的面巾、浴巾、方巾、毛巾布、浴袍或毛巾。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竹节纱与纯棉或粘棉混纺;所述竹节纱的纱支在36Tex-96Tex之间;所述竹节纱的节距为:细节距在7-27cm之间,粗节距在7-20cm之间;所述竹节纱的倍率在1.8-3.2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引入了竹节纱做毛巾的毛圈纱,使毛圈里既有较细的螺旋效果的毛圈又有较粗的不螺旋的无捻状毛圈,它们随机性的以不规则的块状分布在巾面上,虽毛圈长度一样,因粗细不一产生了非常明显立体效果,而且手感自然舒适,而且立体的竹节纱效果和常规的纱线毛圈平整效果可以形成质地不同效果外观,美观精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竹节纱毛巾制作方法,所述竹节纱与纯棉或粘棉混纺;所述竹节纱的纱支在36Tex-96Tex之间;所述竹节纱的节距为:细节距在7-27cm之间,粗节距在7-20cm之间;所述竹节纱的倍率在1.8-3.2之间。这种竹节纱毛巾的地经与纬纱使用常规的纯棉或粘棉纱线,毛圈全部或部分使用纯棉或粘棉竹节纱,当部分使用竹节纱时,竹节纱与常规纱线是按1∶1或1∶2或1∶3或1∶5的规律排列的,这个排列是在整经中完成的。
具体包括步骤:
(1)将所述的竹节纱进行整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日贵,未经孙日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2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