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含碳氢物质料浆生产合成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2975.4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门长贵;郑化安;刘国平;张勇;贺根良;徐红东;韦孙昌;徐宏伟;李璞;薛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34 | 分类号: | C01B3/34;C01B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向 华 |
地址: | 7106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碳氢 物质 生产 合成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资源再利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利 用含碳氢固态和/或液态物质制备合成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物质基础,在世界矿物能源储量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含碳氢物质占 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占70%(重量)左右,实现煤 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比较 少,用煤液化制油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同时煤液化制油的技术本身转化率不高,产生大量的含碳氢固态(或液 态)物质,而这些大量的含碳氢固态(或液态)物质急需进行再利用。 本发明主要针对一种或多种含碳氢固态(或液态)物质(煤、石油沥青、 煤液化残渣、石油焦、生物质、城市垃圾、有机废渣、渣油、各种废油) 的加压高温气化。
气化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气流床气化技术由于其气化指标优 良、节能高效、环保效益明显而受到众多生产厂家的青睐。目前气流床 气化技术有干法加压气化技术和湿法加压气化技术,干法气化指标较好, 冷煤气效率较高,但装置投资巨大,况且没有大规模工业化装置制取合 成气经验,国内目前引进的shell干法气化装置均处于摸索阶段。湿法气 化主要约为浓度60%(重量)~65%(重量)的煤浆气化,由于煤浆制 备、输送、计量、控制方便,易于实现高压气化,设备基本国产化,装 置投资较低,国内目前已有数家在正常运行,但湿法气化对煤的灰熔点、 灰分含量等有一定选择。
例如CN 1260326C公开了一种多元料浆加压气化工艺,该工艺包括 多元料浆制备、加压气化、粗煤气净化、灰渣排放和灰水处理五部分。
本发明针对国内能源现状,面对煤液化项目后形成的大量含碳氢固 态(或液态)物质难以处理的局面,在进行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作出 了本发明。为了充分利用二次资源,采用一种或多种含碳氢固态(或液 态)物质制取浓度在58~80%(重量)、流动性很好的含碳氢物质料浆进 行高温加压气流床气化,生成以CO、H2和CO2为主要组分的合成气、 还原气或燃料气,从而实现含碳氢固态(或液态)物质、各种有机废水 和纸浆废液(可作为制备含碳氢物质料浆用水)的有效利用。由于含碳 氢物质料浆浓度很高,便于高温操作,而且气化剂耗量较低,冷煤气效 率较高,原料转化率高,气化指标比较优良。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含碳氢物质料浆生产合成气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原料适应范围广,气化指标优良,工艺装置投资少,易于大 型化,操作方便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是一种优异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方法包括含碳氢物质料浆制备,含 碳氢物质料浆加压高温气化,高温粗合成气冷却、鼓泡水浴降温除灰渣, 粗合成气降温除尘、洗涤净化,粗灰渣排放和含细灰水处理六个部分。
下面分别描述各个部分,即下述各个步骤:
A、含碳氢物质料浆的制备:将一种或多种固态和/或液态含碳氢物 质、水、助剂和添加剂水溶液混合物送入磨机1进行研磨,制备得到含 碳氢物质的料浆;
B、含碳氢物质料浆的加压高温气化:让上述步骤A得到的含碳氢 物质料浆通过在内保温式气流床煤气化反应器11上端的三流道雾化器 30进入该反应器11的反应室中,在温度1250℃~1500℃与压力0.1~ 10MPa的条件下与来自管道23的气化剂进行剧烈的不完全燃烧反应,生 成含有CO、H2和CO2主要组分的高温粗合成气与高温灰渣的混合物。
所述的三流道雾化器30是一种套筒式结构,它由中心通道63、内 环通道64和外环通道65组成,所述的中心通道63和外环通道65是气 化剂通道,所述的内环通道64是含碳氢物质料浆通道,所述的含碳氢物 质料浆与所述的气化剂在三流道雾化器30出口处进行充分混合并被良 好雾化,形成的雾化流场与内保温式气流床煤气化反应器11反应室匹 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化工研究院,未经西北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搜索界面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镀生产设备用塑料联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