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倾角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3016.4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9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良治;位田德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C9/10 | 分类号: | G01C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艳江;吴焕芳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角 传感器 | ||
1.一种倾角传感器,包括:
壳体(10),该壳体(10)适于在使用中承载于目标物体上并构造成具有竖向尺寸和横向尺寸;
导向装置(40),该导向装置(40)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为具有中间区(50)和一对从所述中间区相对于所述壳体的高度尺寸和横向尺寸向上的倾斜通道(60);
导电的球(100),该球设置在所述导向装置中以能够在所述中间区和所述倾斜通道之间自由移动;
一对线圈(80),各所述线圈设置在各所述倾斜通道的远离所述中间区的端部处;
感测装置(92),该感测装置配置成检测各所述线圈的阻抗变化以提供与所检测到的阻抗变化相应的信号,所述阻抗变化由所述球移动进入所述倾斜通道引起;
其中,所述中间区具有平坦底部(52)并具有平坦顶部(54),所述球搁置在所述平坦底部(52)上,所述平坦底部限定基准面,所述平坦顶部(54)与所述平坦底部沿竖向隔开的距离大于所述球的直径;
各所述倾斜通道具有倾斜底部(61;62),所述球在所述倾斜底部(61;62)上滚动并且所述倾斜底部(61;62)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倾斜,所述倾斜底部通过倾斜过渡壁(56)与所述中间区的所述平坦底部(52)相连续,并且
所述平坦底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球的直径,从而使得当所述球搁置在所述中间区上时,所述球能够与所述平坦底部和所述倾斜过渡壁同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各所述倾斜通道的所述倾斜底部包括第一倾斜底部(61)和第二倾斜底部(62),所述第一倾斜底部(61)从所述倾斜过渡壁(56)相对于所述基准面成第一角度地向上连续延伸,所述第二倾斜底部(62)从所述第一倾斜底部相对于所述基准面成第二角度(θ)向上连续延伸,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等于所述倾斜过渡壁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倾斜的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基座(20)和固定至所述基座的罩盖(30),所述基座与所述罩盖配合以构成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线圈共同安装在固定于所述基座内的印刷电路板(90)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球包括金属核(102)和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壳(10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球包括弹性核和金属外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球由混合有金属粉末的塑料材料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倾斜通道的所述倾斜底部连续地延伸到在所述导向装置的远离所述中间区的端部处形成的倾斜终端底部(64),所述倾斜终端底部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倾斜的角度小于所述倾斜底部(61;62)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一对各自承载所述线圈的绕线管(70),各所述绕线管构造成其内部与所述倾斜底部相连续以限定所述倾斜终端底部(6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基座(20)和固定至所述基座的罩盖(30),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独立于所述基座形成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空腔内的通道构件(42),以在所述通道构件(42)内限定所述中间区和所述倾斜通道,
所述基座形成有将所述通道构件(42)定位在所述空腔内的定位构件(2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基座(20)和固定至所述基座的罩盖(30),所述导向装置(40)包括通道构件(42),所述通道构件(42)与所述基座一体模制为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被所述罩盖封盖,以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所述中间区和所述倾斜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角传感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基座(20)和固定至所述基座的罩盖(30),所述导向装置包括通道构件(42),所述通道构件(42)与所述罩盖一体模制成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被所述基座封盖,以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所述中间区和所述倾斜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01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