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铜电解槽的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3490.7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6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A·菲尔兹威泽;I·菲尔兹威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超冶金优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解槽 运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铜电解槽的运行方法。所述电解槽包括许多竖 直并且彼此平行设置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一个纵向侧的电解液进口和一 个电解液出口,以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新式的铜电解槽。
背景技术
根据原理在铜电解中在阳极铜以铜离子(II)的形式放入到溶液中。 在阴极铜又分离成金属的铜。
阳极:Cu→Cu2++2e-
阴极:Cu2++2e-→Cu
金属铜的量可通过法拉第定律(方程式1)求出:
其中,m为所生产的铜的质量,单位为克,M为铜的摩尔质量,单位为 克/摩尔,i为电流密度,单位为A/m2(安培/米2),A为电极面积单位 为米2,t为时间,单位为秒,z为参加反应的离子的合化价,F为法拉 第常数,单位为As/mol。假若现在要在已有的设备参数(A)的情况下 要想提高所生产的铜的量那只有能提高电流密度。
当今在技术上可行的电流密度例如在Cu精炼电解中最大为350安 培/米2。这个数值是从下述情况得出的,即在技术电解槽中只有大约 30%-40%的理论极限电流密度能运行。这个理论的极限电流密度i极限(方 程式2)是电解液(C°)中的铜离子的浓度和电极上的扩散层厚度δN的函 数。N是参与该过程的离子的数量,F为法拉第常数,D为扩散系数,这 些数值都是恒定的。
方程式2
在今天的结构形式中对理论电流密度的计算得出数值约为1000安 培/米2,因此技术电流密度最大为350安培/米2。
电流密度越高形成的分支越多,并且最后导致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 短路,这降低阴极铜的沉积效率,并且也降低阴极质量。为了能调定高 得多的电流密度必须提高极限电流密度。这主要只能通过减小能斯特扩 压层密度方能办到。这种减小可通过电解液和电极之间的更高的相对运 动才能达到。
当今所使用的精炼电解槽的结构开头的出众之处在于电解液在端 面输入,并且在对置的端面又重新排出。因此主流动是在槽壁和电极之 间,或者在槽底和电极的下边缘之间完成的。这种从外部引入的流动(也 称作强制对流)对电极之间的流动条件只有微小的影响。电极之间的这 种流动是由自然对流确定的。这种自然对流是由于阴极前(由于铜离子 贫化而电解液较轻)或者阳极前(由于铜离子富化而电解液较重)的电 解液的密度差产生的。
因此,除了具有横流动原理的电解槽外还建议了这样一些电解槽, 即在这些电解槽中电解液基本平行于电极的表面流动。
也开发出了一些所谓的通道槽。在这些槽中采用的是具有比较高递 度的平行流动,其中,为了保证在整个通道截面中的均匀流动分布要求 在电解液进口部件中在电极组的前面设置一些筛状的通流构件。
也公开了一些具有双壁的隔板的平行流动槽,其中,一个壁以槽的 上边缘结束,然而并未到延伸到槽的底部。而另一壁在槽底部开始,但 是却未延伸到上边缘。
在另一已公开的电解池中(DD 87 665)设置有双壁或者多壁的隔 板,这些隔板在整个宽度上分布有孔。这些孔在一侧齐阴极下边缘的高 度,和/或大体在上游设置,并且在另一侧齐电解液水平的高度,和/或 大体在下游设置。
此外还公开了一些电解生产金属的容器。在这些容器中为了达到平 行流动电解液流入电极腔室,或者从电极腔室中流出是通过和纵向壁平 行设置的孔板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超冶金优化有限公司,未经奥超冶金优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故障诊断功能计算机主板
- 下一篇:加密型信息检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