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360°旋转的轮滑鞋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3748.3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铉喆;鲁公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铉喆;鲁公万 |
主分类号: | A63C17/22 | 分类号: | A63C17/2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培媛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60 旋转 轮滑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鞋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360°旋转的轮滑鞋。
背景技术
随着轮滑运动的普及,各种各样的轮滑鞋应运而生。为了给轮滑爱好者提供一种既能用于普通行走又能进行轮滑的鞋子,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暴走鞋”,“暴走鞋”是在鞋后跟处嵌装滚轮,滚轮底和鞋底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穿着者可以象普通人一样行走,当遇到适宜轮滑的场地上,只需抬起脚尖即可以滚轮滑行,从而实现了兼有行走和轮滑两种方式,但是,这种暴走鞋轮滑时只能脚跟用力,前脚掌需抬起,无法以正常的步行姿势轻松滑行。
现有轮滑鞋只能直线行走,不能够360°旋转,使得穿着者拐弯不太自如;而且滚轮总是裸露在外面,当穿着者想作为一般运动鞋行走时,由于滚轮的存在,会很不方便。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则是本发明所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360°旋转的轮滑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360°旋转、滚轮不能自由收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360°旋转的轮滑鞋,包括滚轮座,滚轮座上安装有滚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套装在外壳内,所述滚轮座套装在内壳内,滚轮座和内壳之间设有旋转轴承,所述滚轮座可在内壳内作360°旋转。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滚轮座外表面底部和内壳内表面底部分别嵌装有若干磁铁,相邻磁铁的同侧端的磁极相异。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滚轮座和内壳上均分别设有四块磁铁,所述磁铁均匀地设置在旋转轴承的周围。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滚轮座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将滚轮座上的磁铁I和内壳上的磁铁II隔开。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外壳内表面底部设有可使滚轮收放的控制杆,该控制杆主体嵌装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凹槽内,两端可以绕外壳壁转动,其中一端穿出所述外壳壁。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内壳外表面底部设有控制面,当所述控制杆转离所述外壳底部凹槽最大位置时恰好卡在所述控制面处。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控制杆穿出所述外壳壁一端设有操纵孔,该带有操纵孔的一端位于保护套内。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内壳壁上对称设有至少两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内开有阶梯孔,对应所述外壳壁上亦对称设有至少两个连接耳,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内壳连接耳的阶梯孔后连接到外壳上。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螺栓体上套装有弹簧,顶部设有装饰帽。
滚轮座外表面底部的四块磁铁I与内壳内表面底部的四块磁铁II是这样设置:四块磁铁I均匀位于旋转轴承的四周,极性布置依次为:S.N-N.S-S.N-N.S,同样,内壳内表面底部的四块磁铁II布置也是S.N-N.S-S.N-N.S,这样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S.N-N.S之间是形成360°平衡效果,当旋转滚轮座时,使得相吸的两极脱离,当卸掉外力时,滚轮座会在磁铁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原状,进而再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轮滑鞋的轮滑座由于加装了旋转轴承、加上滚轮座与内壳之间磁铁的相互作用,使得穿着者可进行180°、360°旋转,而且当鞋离开地面时,滚轮座由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自动地回复原状。
同时,外壳内表面底部的控制杆与内壳外表面底部的控制面,可以非常轻松的进行拆卸和组装,使得轮滑鞋可以随时在行走和轮滑之间转换,非常方便实用。
本发明的轮滑鞋兼有休闲、健身、增高和一般鞋子的多种功能,既可以作为陆地用旱冰鞋,又可以作为健身用运动鞋,由于地面和鞋子之间的高度最大值为8mm,无论什么时候只需弯曲脚前部位,则会自动地运行制动功能。
作为儿童休闲用旱冰鞋,和成人用健身鞋兼用休闲滑冰鞋,穿上该鞋之后可体验到运动、休闲滑冰鞋的无穷乐趣。
滑轮鞋的鞋底部位分别设有控制人体重心的8个滚轮,因此跟普通鞋一样感到舒适,重心很稳,不滑,可以保证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1是外壳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外壳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1是内壳结构示意图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铉喆;鲁公万,未经李铉喆;鲁公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7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