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介质幅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3905.0 | 申请日: | 2008-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R·莱顿;P·J·麦康维尔;V·M·威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11/00;B41J15/00;G03G15/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丁峰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介质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披露一般地涉及在介质的连续幅上生成图像的成像设备,且更特定地涉及用于在将图像固定到幅前对介质的连续幅进行热调节的加热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地,喷墨打印机器或打印机包括至少一个打印头单元,该打印头单元将液体墨的墨滴或射流排出到记录或图像形成介质上。相变墨喷墨打印机利用了相变墨,该相变墨在环境温度下处于固相,但在升高的温度下转变为液相。熔融的墨然后可以作为墨滴或射流通过安装的打印头单元在机器或打印机的升高的运行温度下喷射到打印介质上。墨可以直接排出到图像接收基质上,或在图像传递到图像接收基质前间接地排出到中间成像构件上。一旦排出的墨在图像接收基质上时,小墨滴迅速地固化以形成图像。
在直接和胶版打印结构中,图像可以形成在介质片或价值幅上。介质片打印机典型地包括容纳了一叠介质片的供给匣。送给器将片或介质从供给处移开且将其输送到送给路径上,该送给路径引导片通过打印头,使得打印头将墨直接排出到片上。在其他类型的片打印机中,送给路径中的介质片受压与旋转的中间构件接触,该中间构件承载了墨,墨已通过一个或多个打印头排出到构件上。
在幅打印机中,典型地以介质卷提供的连续的介质供给安装在由马达驱动的滚子上。介质幅的松弛端通过与打印机的打印头或多个打印头相对的打印区。在打印区以外,介质幅被机械机构抓住且牵拉,使得介质幅的部分连续地移动通过打印区。张紧棒或滚子可以放置在移动幅的送给路径内,以从幅去除松懈部分,使得幅保持绷紧而不断裂。
与介质的类型无关,通过在将图像打印到幅上且将图像固定到幅上之前加热介质,提高了标记材料到记录基质的有效传递。在幅送给打印机中,介质加热器典型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沿介质通路定位的辐射加热器,以将希望的热能的量施加到移动的幅。辐射加热器的热输出通过调整供给到加热器的功率来控制。打印系统典型地包括邻近介质通路定位 的热传感器,以检测移动的幅的温度且将检测到的温度提供给控制器。控制器然后可以如需要地根据检测到的幅温度调整提供到加热面板的功率,以将介质幅加热到希望的温度。
当前已知的介质加热器所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将移动的介质幅加热到大体上一致的或均匀的温度,该温度选择为促进熔融的墨到记录介质的附着,以最小化墨通过幅的“透示”,且最大化墨点扩展。由于辐射加热器的热质量,在加热器内响应于功率调整的温度改变可能需要相对的长的时间以产生效果。然而,介质幅可能以相对地快的速度移动通过打印系统,例如70英寸/秒或更快。因此,如果检测到的移动的幅的温度改变,则辐射面板的热输出可能不能足够快速地改变来补偿,从而导致对介质的非均匀加热。
对介质的非均匀加热可能导致幅的部分被加热到高于或低于所选择的加热温度的温度。如果记录介质被加热到过低的温度,则墨可能在穿透到介质内短的距离后凝固,从而产生凸起的小墨滴和带有浮凸特征的图像。这样的小墨滴或图像可能具有差的附着或可能容易地被折叠或折弯动作而刮落或剥落,或可能受到涂沫或偏移到其他片。如果介质被加热到过高的温度,则墨点与每滴的尺寸将取决于介质的特征而变化,且在一些情况中墨可能在完全穿透纸张前不固化,从而导致称为“透示”的有缺陷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的问题,开发了辐射加热单元以实现用于加热移动的幅的更快速的温度调整,这不要求改变加热器的设定点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加热单元包括具有用于在成像设备内邻近介质幅定位的开口的壳体,和一对构造为根据可变热输出信号发出热辐射的辐射加热面板。该对面板在壳体内可定位到在全开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且包括所述的全开位置和收回位置的多个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在全开位置中该对辐射加热面板在壳体的开口内并排定位且面向介质幅,在收回位置中该对辐射加热面板在壳体内侧且相互面向。该对面板相对于介质幅的视角因数对于多个位置中的每个位置是不同的。辐射加热单元包括可运行地联接到该对辐射加热面板的面板驱动器,以用于响应于可变视角因数信号将该对辐射加热面板定位到多个位置的至少一个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乐公司,未经施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