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立联机信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4287.1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5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林逸祥;林奇洲;颜幼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1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立 联机 信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联机信道的方法,特别是利用动态网域名称服务器,使得不同网络终端装置(如:设有网络接口的计算机、网络摄影机、网络电话、网络磁盘驱动器及网络打印机等)间,能透过即插即用因特网网关器(Plug andPlay Intemet Gateway Device,以下简称UPnP IGD)、中继器通道(Relay Tunnel)或穿透NAT路由器等各种通道技术的方式,注册并建立数条联机通道,让存在于任一网域下的网络终端装置,可尝试以最佳化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透过公众网域承载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业务,已成为各式网络服务业者努力发展的业务方向,网络服务业者一般均是透过电信服务网络,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综合开放性的网络服务,目前,电信服务网络的构建方式还在变革中,但重要的发展目标是将应用服务和传输技术分离,以达成所有应用服务都可不受限制地运作在任何传输技术上,换言之,未来的电信服务网络是服务导向的网络,即服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分离的目的是让服务能真正独立于网络之上,灵活有效地提供应用服务,因此,未来的电信服务网络的用户可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服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服务的网络型式及终端类型,此一特色将使服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换言之,现有信息网络,无论是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任何一种网络,原本都无法成为唯一的基础平台,发展出与其特性相异的服务,但随着近几年IP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计算机网络及有线电视网络已可通过先进的IP技术,整合成统一的网络,即所谓的「三网整合」,或再加上行动通信网路构成所谓的「四网合一」,IP协议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
在前述网络业务的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未来电信服务网络将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有效承载语音、视频和多媒体业务,实现业务应用、业务控制和业务传送三功能分离的架构,在建构网络的过程中,未来电信服务网络能从现有数据网中进行平滑过渡,其优点是现有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直接应用到未来的电信服务网络中,许多基于IP的协议仍可继续使用,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即是如何穿透私有网域的问题。
按,未来的电信服务网络是融合语音、数据、多媒体和移动业务的网络,从网络层次上可划分为下列几层:
(1)接入层:由各种网关、智慧接入终端设备和综合接入设备组成,透过各种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至网络(包括宽带接入、移动接入等),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
(2)传送层:指电信服务网络的承载网络,负责对各种不同的业务和媒体流,提供公共的传送平台,多采用分组的传送方式;目前,主要的核心传送网络是宽带IP网络;
(3)控制层:完成呼叫处理控制、接入协议适配、互连互通等综合控制处理功能和业务逻辑的具体执行;控制层决定了用户收到的业务,并能控制低层网络元素对业务流的处理,其主要实体为软交换设备;及
(4)业务层:处理业务逻辑,提供面向客户的综合智慧业务,实现业务的客户化及与业务相关的管理功能,如业务认证和业务计费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42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