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远红外线布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4322.X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7/04 | 分类号: | D06N7/04;D06M15/564;D06M11/79;D06M23/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红外线 | ||
1.一种纳米远红外线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一、制作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为将三氧化二钒、氧 化钇、氧化亚铜、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镍、二氧化硅、氧 化镁及氧化锑的含氧化合物的各成分以1比1混合后,将混合后的材 料在1600℃以上予以高温气化,再以集尘机汇集上述的气化物以得到 粒径在100nm、即0.1μm以下综合的超微细粉末,而该综合的超微细 粉末再与至多2000目聚氨酯树脂粉末以3∶7混合,放置于设有-10℃以 下低温设备的高速搅拌器中,以3000至4000转/分钟速率的高速搅拌 后,通过高速搅拌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及温热效应,使大分子的聚氨酯 树脂粉末如强力磁铁般吸附着小分子的综合的超微细粉末,且形成大 分子的聚氨酯树脂粉末的表面无缝隙地完全布满聚合小分子的综合的 超微细粉末,再以-10℃以下的低温来急速冷冻定型,使综合的超微细 粉末与聚氨酯树脂粉末形成稳定且牢固结合,即得到纳米级远红外线 聚氨酯树脂粉末;
二、将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披覆于布上,依序包括有 一将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于200℃至300℃高温下熔合披覆 于耐高温的离型纸的步骤及一将熔合披覆有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 脂粉末的耐高温的离型纸设于布上的步骤,而在该将熔合披覆有纳米 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的耐高温的离型纸设于布上的步骤后为该 将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与布以热压结合的步骤,该热压结 合的方式采用以热压滚轮滚压该设于布上的耐高温的离型纸,使该耐 高温的离型纸上的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热转印于布上,而 在该将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与布以热压结合的步骤后,进 一步设有一移除耐高温的离型纸的步骤;以及
三、将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与布以热压结合;
由此,以形成一具释放出高效能远红外线且远红外线成分与布结 合性强而经长期洗涤也不会脱落的纳米远红外线布。
2.一种纳米远红外线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一、制作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为将三氧化二钒、氧 化钇、氧化亚铜、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镍、二氧化硅、氧 化镁及氧化锑的含氧化合物的各成分以1比1混合后,将混合后的材 料在1600℃以上高温气化,再以集尘机汇集上述气化物以得到粒径在 100nm、即0.1μm以下综合的超微细粉末,而该综合的超微细粉末再 与至多2000目聚氨酯树脂粉末以3∶7混合,放置于设有-10℃以下低温 设备的高速搅拌器中,以3000至4000转/分钟速率的高速搅拌后,通 过高速搅拌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及温热效应,使大分子的聚氨酯树脂粉 末如强力磁铁般吸附着小分子的综合的超微细粉末,且形成大分子的 聚氨酯树脂粉末的表面无缝隙地完全布满聚合小分子的综合的超微细 粉末,再以-10℃以下的低温来急速冷冻定型,使综合的超微细粉末与 聚氨酯树脂粉末形成稳定且牢固结合,即得到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 树脂粉末;
二、将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披覆于布上,采用将纳米 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喷洒于布上的方式,而于该将纳米级远红 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披覆于布上的步骤后为该将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 酯树脂粉末与布以热压结合的步骤,而该热压结合的方式采用以热压 滚轮滚压该喷洒布满有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的布,以供纳 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熔合于布中;以及
三、将纳米级远红外线聚氨酯树脂粉末与布以热压结合;
由此,以形成一具释放出高效能远红外线且远红外线成分与布结 合性强而经长期洗涤也不会脱落的纳米远红外线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远红外线布的制法,其中,该布采用 弹性布、无弹性布的其中任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千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43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