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隔离膜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4462.7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5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亿;陈联泰;郑淑蕙;于薇伶;张峻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H01M2/16;C08J9/26;C08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隔离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由纤维所组成的多孔支撑基体;和
一多孔聚烯烃树脂,其填入到所述由纤维所组成的多孔支撑基体的空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纤维所组成的多孔 支撑基体由热塑性高分子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纤维所组成的多孔 支撑基体的熔点高于16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纤维所组成的多孔 支撑基体由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 或尼龙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纤维所组成的多孔 支撑基体包括不织布或梭织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织布的孔径基本上 是7~30微米。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纤维所组成的多孔 支撑基体的细度基本上是0.1~10丹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包括低密 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或其共聚物或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的分子量 大于100,00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的孔隙率大 于3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的厚度基本 上为20~70微米。
12、一种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聚烯烃与造孔剂混合,以形成聚烯烃混合树脂;
将该聚烯烃混合树脂涂布于一种多孔的支撑基体上;
将该聚烯烃混合树脂与该支撑基体压合,以使该聚烯烃混合树脂填入该支撑基 体的空隙中;和
将该造孔剂除去,以形成多孔隔离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 的重量百分比大于40%。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 的重量百分比基本上为20~70%。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 的分子量小于500。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 的熔点低于70℃。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 包括碳酸钙或碳原子数为18~28的蜡。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聚烯 烃与所述造孔剂混合的温度基本上为100~180℃。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聚烯 烃混合树脂涂布于所述支撑基体上的温度基本上为150~200℃。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聚烯烃混合树 脂与所述支撑基体压合的温度基本上为100~180℃。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萃取法 除去所述造孔剂。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电池隔离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 树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或其共聚物或 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44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氧化镍/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