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滨海盐碱地造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4480.5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栋;赵名彦;张维成;张莉;郑洪彬;王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G23/04;A01G25/00;A01G13/02;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滨海 盐碱地 造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林方法,更特别的涉及一种盐渍化程度在中度以下 的滨海盐碱地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滨海盐碱造林地的存在以下特征:滨海盐碱土中富含要可溶性 盐分,以氯化物为主,地下水位高,一般在0.5~3m,水分蒸发强烈。滨 海盐碱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树木生长缓慢,是盐碱地普遍存在的问 题。
治理盐碱地的造林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种:(1)客土法:造林初期树 木生长较好,但随着水分运动、土壤盐分在2~3年后即与周围土壤环境 达到一致,其效应消失,同时由于成本较高,且易造成原有土地资源的破 坏;(2)盐碱地土壤改良法:包括施肥、施用土壤改良剂造林技术。传 统施肥改良法周期长,难于管理,易返盐,林木成活率低,而化学改良剂 成本高,很难大面积推广;(4)植物覆盖法:田间管理要求高,除豆科 植物外,易发生与林木争夺营养现象;(5)大水漫灌法:以对水资源的 浪费严重,更易引起次生盐渍化;(6)暗管排盐碱法:效果好,但投资 巨大。
目前,在滨海盐碱地植树造林,国内外还没有一套成功的简单易行的 配套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滨海盐碱地造林方法。
本发明的这个以及其他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说明和描述来进一步展开 和阐述。
本发明的滨海盐碱地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开沟筑背,修建集雨床;
B、设置集雨面;
C:挖树穴,设置隔盐层;
D:树种选择及栽植;
E:设置表面覆盖层;
F:田间管理、适时除草;
其中:所述的开沟筑背,修建集雨床步骤是根据造林株行距的设计, 沿行的走向以行距为间隔开挖集流沟,沟底深20cm~25cm,整理背垄与沟 底之间的地面,作成浅v字形沟槽,整平拍实坡面,形成集雨床。
在本发明的滨海盐碱地造林方法中,所述的设置集雨面步骤为在整理 好的集雨床一定部位铺覆抗老化的大棚膜、地膜等材料,形成集雨面。所 述的挖树穴,设置隔盐层步骤为按照造林设计的株距要求,在集流沟中轴 线上挖栽植穴,规格为1m×1m×1.2m;在栽植穴底部铺设18~20cm的炉 渣(可以用沙子或秸秆段块)形成隔离层,其上铺设0.5~1.0mm抗老化 土工布作为过滤层。所述的树种选择及栽植步骤为造林宜选用具有一定耐 盐性的树种,如国槐、刺槐、香花槐、合欢、白蜡、臭椿、侧柏、圆柏等, 春季或秋季大苗造林,土球苗为宜,裸根苗造林时,栽植前根部要用生根 粉处理;栽植时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技术要领进行,有条件情况下, 填埋过程中可在根系密集区加施有机肥,填完土后树穴表面低于导流沟底 10~15cm,挖出的余土放于苗木一侧的沟槽内形成拦挡。所述的设置表 面覆盖层步骤为在树穴表面用生态垫、土工布或沙子等材料进行覆盖,厚 度1~5cm,形成表面防蒸减蒸入渗层,灌足底水。所述的田间管理、适时 除草步骤为做好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完善田间排水系统,当遇有过量 降雨时及时排水,以免发生涝灾。
本发明通过集雨洗盐、设置隔离层阻盐及地表面覆盖减蒸保墒相结 合,为滨海盐碱地提供一套成功的造林技术。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使用 抗老化大棚膜、地膜等材料做成集雨面,通过拦蓄降雨,充分淋洗树木根 系周围的盐分,同时解决滨海盐碱地造林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达到保水、 减蒸、洗盐的目的;利用煤渣(沙子、秸秆段块)和土工布等材料在造林穴 底设置的复层隔离层,既可以疏导土壤水分的顺畅下渗,达到排盐碱的目 的,同时有效的切断毛管水,阻截盐分上升,抑制土壤返盐;在造林穴表 面或导流沟内铺设生态垫、土工布、沙子等形成覆盖层,可以加速水分下 渗,防止地表水分大量蒸发而导致的盐分表聚。造林时选用耐盐性较强的 树种:国槐、刺槐、香花槐、合欢、白蜡、侧柏、圆柏、臭椿等。
本发明提出的这套成功的滨海中度盐碱地造林技术,使土壤水分含量 大大增加,而盐分得到有效的淋洗降低,可以有效提高其林木成活率、保 存率和生长速度,林木的成活率达到8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剖面示意图
图2: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平面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4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油装置
- 下一篇:使用现状服务器的可下载内容传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