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炉煤气制取液化天然气的分离工艺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5211.0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任小坤;王文川;陆文军;高元景;孙郁;王晓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L3/08 | 分类号: | C10L3/08;C10K3/00;F25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煤气 制取 液化 天然气 分离 工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液化分离工艺及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焦炉煤气制 取液化天然气的分离工艺和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消费和出口国,2004年焦炭产量为2.24 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6%,同时伴生700多亿立方米的焦炉煤气(尾气)。这 些焦炉煤气其中一半用于回炉助燃,另一半需要有专门的装置回收。由于我国 焦化产业只注重焦炭生产而忽略化工产品回收,焦化生产主要副产品焦炉煤气 (尾气)大量直接燃烧放散——俗称“点天灯”。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 元,造成稀缺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极大的污染。在山西的焦炭 集中产地,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焦煤气味,有时候甚至遮天蔽日。据专家测 算,按照我国年焦炭总产量计算。每年自白烧掉的焦炉煤气(尾气)300多亿 立方米,相当于国家“西气东输”设计年输气量的2倍多。
焦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H2、CH4、CO等可燃气体,如果将这些气体加以合理 的利用,既可以缓解国内能源不足的现状,又可以减轻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 染。焦炉煤气(尾气)可以作燃料,如作为城市燃气、发电,又可以作为化工 原料,如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还可以直接还原铁,甚至用于合成油。只 要能加以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尾气)的经济价值数以百亿元计。
液化天然气(LNG)技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商业化,至今已有三、四十 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能源供应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在世界燃气市场中占 6.5%份额。预期今后十年内LNG的年增长速度可达7%,大致为全球天然气生 产增速的两倍,为原油增长速度的3倍。到2010年可达1.8~2亿吨/年。但是, 目前还没有从焦炉煤气(尾气)或浓缩后的焦炉煤气(如提氢后的尾气)中制 取液化天然气的液化分离工艺及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焦炉煤气(尾气)或浓缩后的焦 炉煤气(如提氢后的尾气)中制取液化天然气的液化分离工艺及设备。使用该 工艺及设备得到的液化天然气产品纯度可以达到99.8%以上,整套设备工艺简 单、操作方便,能很好地解决焦炉煤气的回收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焦炉煤气制取液 化天然气的分离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焦炉煤气原料气首先经压缩制冷设备压缩冷却;
B、经过压缩冷却的焦炉煤气进入换热器组交换热量,使焦炉煤气中的甲 烷大部分变为液体;
C、含有大量液体甲烷的焦炉煤气从换热器组出来后进入分馏塔分馏,得 到液化天然气。
其中,所述分馏塔塔底的液体进入塔底的再沸器,再进入一过冷器,成为 液化天然气产品;分馏塔上部出来的气体直接出分馏塔进入过冷器复温;所述 分馏塔上部的气体进入所述换热器组复温;所述换热器组的冷量由制冷设备提 供;所述制冷设备为膨胀制冷系统或混合工质制冷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焦炉煤气制取液化天然气的分离设备,包括原料气压 缩设备、制冷设备和液化分离设备,所述液化分离设备包括依次换热器依次相 接的换热器组和分馏塔,原料气压缩设备与液化分离设备通过管道连接,原料 气换热器通过制冷管路与制冷设备相连。
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气体膨胀制冷设备或混合工质制冷设备;所述分馏塔的 顶部设有冷凝器,底部设有再沸器;所述分馏塔上部的气体管路进一步连接换 热器组。
本发明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合我国焦炉煤气利用的现状提出 采用低温精馏液化的方法,将甲烷从焦炉煤气中分离出来,制成液化天然气。 使焦炉煤气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同时LNG产品可以极大地方便运输和利用。液 化分离的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流程易操作等优点。而且得到的液化天然气 纯度可以达到99.8%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气体双路膨胀制冷循环制取LNG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气体单路膨胀制冷循环制取LNG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混合工质制冷循环制取LNG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5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屏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可固化液态树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