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仰躺调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5451.0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江贵交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B60N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仰躺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结构,特别涉及汽车座椅的仰躺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汽车的动作,除了眼睛看路、手握方向盘、脚踏油门煞车外,人的头、背、臀、大腿与座椅的接触所回馈给身体的感觉是不容忽视的,特别因为开车都是长时间、固定姿势的肢体动作,因此,汽车座椅椅背必须是可调整的,使驾驶人或乘客可舒适的乘坐。
然而,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结构都相当复杂,而造成生产过程复杂以及增加成本的问题。
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现有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仰躺调整装置,简化机构,降低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仰躺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传动装置,其中:
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可供固设在预设座椅的椅背一侧,且第一固定座的一侧表面凹设有一环状凹部,而所述的凹部外缘环设有内齿轮,并在凹部中心处设置有突出环;
所述的第二固定座可供固设在预设座椅的椅垫一侧,且第二固定座的一侧表面凸设有一环状凸部,而所述的凸部外缘环设有外齿轮,且凸部中心处设有容置孔,所述的凸部设置在前述第一固定座所设置的凹部内,而外齿轮啮合于内齿轮,且外齿轮的齿数少于内齿轮的齿数;
所述的传动装置设置有两个楔子,且所述的楔子呈由两个弧面所组成的楔形,而各楔子呈相对设置,且各楔子的外侧面部分贴合在前述容置孔内,并在两个楔子的内侧面设置有驱动环,而驱动环外侧表面延伸设置有两个抵持部,且抵持部抵持在两个楔子较小直径侧的端部,而两个楔子较大直径侧的端部设置有圆形弹簧使两个楔子向外侧撑开,并在两个楔子在远离第一固定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可连接预设马达的传动座,且所述的传动座在中心处延设有一定位柱,而定位柱穿过驱动环定位于第一固定座的突出环中,并在定位柱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柱,且传动柱位于驱动环所设置的两个抵持部之间,使马达启动时可带动传动座转动,而让传动柱推动抵持部,进而使驱动环转动,而当驱动环转动时,所述的抵持部也会同时推动楔子,使楔子压迫容置孔,而让外齿轮沿着内齿轮滚动产生角度差,进而使椅背角度改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使本发明可在组构后,再行装置于座椅上,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2.本发明利用外齿轮的齿数少于内齿轮的齿数,以及内齿轮的直径大于外齿轮,所以,当外齿轮沿着内齿轮滚动时会产生角度差,进而调整座椅椅背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在组构后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在转动前外齿轮与内齿轮的啮合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转动后外齿轮与内齿轮的啮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固定座;11-第一固定孔;121-内齿轮;12-凹部;122-突出环;2-第二固定座;21-凸部;212-容置孔;211-外齿轮;22-第二固定孔;3-传动装置;31-楔子;332-足部;311-凹槽;34-传动座;32-驱动环;341-定位柱;321-抵持部;3411-缺槽;322-外缘;342-传动柱;33-圆形弹簧;35-E型夹;331-弹性部;4-座椅;41-椅背;42-椅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第二固定座2与传动装置3,其中:
所述的第一固定座1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固定孔11,且第一固定孔11的一侧表面凹设有一环状凹部12,而所述的凹部12外缘环设有内齿轮121,并在凹部12中心处设置有突出环122。
所述的第二固定座2一侧表面凸设有一环状凸部21,并在凸部21一侧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固定孔22,而所述的凸部21外缘环设有外齿轮211,且凸部21中心处设有容置孔212,而外齿轮211的齿数少于内齿轮121的齿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5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倾角新型自卸车
- 下一篇:一种仿玉石工艺相框模具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