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5513.8 | 申请日: | 2008-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4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学绪;李纪恒;张茂才;朱洁;董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麦格东方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1D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 华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铁磁性及亚铁磁性物质在磁化状态发生改变时,其自身的长度及体积发生微小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磁致伸缩。其中体积的变化称为体积磁致伸缩;长度的变化称为线磁致伸缩。实用的磁致伸缩材料即是指具有线磁致伸缩特性的材料。磁致伸缩的大小用磁致伸缩系数λ表示,λ=ΔL/L(L为材料原始长度,ΔL为磁化状态改变时材料长度所发生的变化)。材料在被磁化时所产生的最大磁致伸缩系数,称为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通常,用(3/2)λs作为材料的磁致伸缩的性能表征参数。(3/2)λs的数值可由公式(3/2)λs=λ//-λ⊥计算得来,其中λ//是指沿磁场平行于测量方向所测得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是指沿磁场垂直于测量方向所测得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
磁致伸缩材料作为一类换能材料,自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应用于换能技术领域,因为发生磁致伸缩时,磁致伸缩材料可以产生很大的力,响应时间也很短。后来,磁致伸缩材料也应用于驱动、传感等技术领域。由于磁致伸缩材料在作为换能材料使用时,其能量的转换与磁致伸缩系数的平方成比例关系,研究者很关心如何提高材料的磁致伸缩系数,并研究开发新的、具有大的磁致伸缩系数的材料。
传统的磁致伸缩材料是纯Ni、Ni基合金、Fe基合金以及铁氧体材料。多晶纯Ni的磁致伸缩系数在35ppm~40ppm(1ppm=10-6);实用的Ni基合金和Fe基合金的磁致伸缩系数均低于100ppm;铁氧体的磁致伸缩系数通常在10ppm~50ppm之间。
20世纪80年代,美国Clark等人发明了一种以稀土金属和Fe为主要成份的磁致伸缩材料,称为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giant magnetostrictivematerials)。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具有很高的磁致伸缩系数。单晶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磁致伸缩系数高达2000ppm;在80kA/m的磁场及一定的预压应力下,多晶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磁致伸缩系数可以达到1000-1500ppm。因为多晶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所具有的大应变量、低杨氏模量的特性,该材料在水声换能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多晶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主相是Laves相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本征脆性,其环境适应性较差,因而限制了它在很多场合下的使用;并且该材料的电导率很高,在较高频率下使用时,会因涡流损耗而严重影响其能量输出或位移输出。
2000年美国的S.Guruswamy等人报道了一种由Fe和Ga组成的二元合金(S.Guruswamy,et atl.Strong,dutile,and low-field-magnetostrictivealloys based on Fe-Ga.Scripta Mater.2000,43:p239-244),即Fe-Ga合金。Fe-Ga合金的λ值比传统的磁致伸缩材料高至少一倍以上,强度与磁导率比超磁致伸缩材料高很多,是一种新型的磁致伸缩材料。
虽然Fe-Ga合金比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磁致伸缩低很多,但比传统磁致伸缩材料的磁致伸缩系数高很多,并且克服了超磁致伸缩材料在强度、导磁率等方面的缺点,在换能、驱动、传感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该材料的电阻率很低,在高频下使用会产生涡流损耗。
因此,人们探索将其制作成薄片材料,以降低使用状态下的涡流损耗。
2003年,美国R.A.Kellogg等对Fe83Ga17合金进行了热轧+温轧+回复再结晶热处理,获得了(3/2)λs约170ppm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R.A.Kellogg,A.B.Flatau,et al.Texure and grain morphology dependedcies ofsaturation magnetostriction in rolled polycrystalline Fe83Ga17.J.AppliedPhysics.2003,Vol.93,No.10:p8495-849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麦格东方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麦格东方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55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承压设备环焊缝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系统
- 下一篇:混合工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