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配熔融金属的装置和制造这种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5601.8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E·赫兰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德雷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14 | 分类号: | B22D4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芬兰博***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配 熔融 金属 装置 制造 这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配熔融金属的底部开孔容器的关闭机构, 并涉及一种制造这种关闭机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关闭部件用于起始于熔融金属容纳浇包的底部的漏斗,该关 闭部件通常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塞杆,所述塞杆与升降杆连接,所述升 降杆跨熔融金属的表面延伸。这里的问题涉及在熔融金属浇注过程之 后将塞杆精确地引导到塞孔中以关闭漏斗。另外,塞杆在使用中会迅 速地损耗。
由于这些问题,塞孔塞已经被滑门替代,例如在芬兰公开印刷文 本92022中所述。滑门由水平板构成,水平板抵着垂直漏斗的底端设 置并可围绕垂直轴线旋转,水平板设有可与漏斗的端部对准的用于打 开漏斗的孔,并且水平板可旋转到旁边以脱离与漏斗的对准从而关闭 漏斗。构成滑门的板被支撑在负责向所述板传递旋转的庞大框架上。 这种组件是难以建造的、笨重的,且在操作中是不可靠的。
另一方面,包含在现有技术中的公开文本EP 0332867A1披露了一 种连接到容器的底部的关闭机构,其中,通过使存在于圆形杆中的孔 旋转至与穿过关闭组件的其余部分延伸的孔同心,构成通过底孔浇出 熔融金属的漏斗。这种结构是复杂且不方便的,而且在其制造成本方 面是昂贵的。
从公开文本WO2005/042190A1还已知一种由滑板组装成的金属结 构的装置,其中,包括三块板的板组的中间板能够相对于上固定板和 下固定板滑动,以关闭和打开穿过这些板延伸的流出槽。钢制板组通 过单独的、可竖立的庞大钢架组装,所述钢架将整个组件保持在一起。 这种结构是复杂的且相当重的,而且体积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金属浇包的开孔底部的关闭机 构,所述机构没有前述关闭部件中发现的缺点,而且在金属铸造所要 求的高温下也运行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制造一种经济有效的关闭机构,并 使所述关闭机构一体化为整体式机构(sing1e piece)。
本发明的优点包括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组件的更换简便。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关闭机构;以及
图2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关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横截面图示出关闭机构1。关闭机构1包括三块重叠的陶瓷 板2、3和4,每块板设有孔(浇铸孔)5。如图1所示,当所有三个孔 5沿公共轴线6对准时,关闭机构1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通过如箭头 14所示,将中间板3相对于上板2和下板4移位到关闭机构的内部, 能将穿过这些板延伸的孔5关闭,并能使熔融体停止从底部开孔的浇 包流出。
三块板2、3和4组成的板组件已经通过铸造到陶瓷框架结构(以 下还称作陶瓷铸体、陶瓷体、铸体)7中而组装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 所述陶瓷框架结构7环绕板组件在五个侧面上连续地延伸,除与固定 地安装的下板和上板的孔5在同一轴线6上对准的向下的浇注槽8之 外,并且除靠在浇包(未在图中示出)底部的上板2的顶面9之外。 环绕以陶瓷体铸造的框架结构7的是其金属铸模/外壳10,在关闭机构 1的制造阶段,在该金属铸模/外壳10中安置板组件和耐火铸体。在该 实施例中,适于直接抵靠浇包的底面及其塞孔设置的是板组件的上板 2。关闭机构1例如可通过与其关联的螺栓11和托架/垫圈12而紧固 到浇包底部。关闭机构1通过引导部件13来操作其中间板3以打开和 关闭浇注槽,如箭头14所示。因为铸造结构基本上是不透气的,所以 设有空气通路17以便能够从空余空间16移置中间板3,所述空气通路 17穿过陶瓷框架结构7和金属铸模10延伸。该空气通路17可用于排 出在铸造过程中使用后的材料,该材料被称作填充物/阻断物,该填充 物/阻断物阻止铸造材料到达某些区域(中间板操作范围)。可作为这 种填充物使用的是铸造技术中常见的任何材料,例如聚氨酯、蜂蜡等。
例如通过夹紧机构提供用于将关闭机构1附接到浇包底面上的另 一选择,所述夹紧机构永久地固定到浇包的底面并且可被松开和紧固 以用于整个关闭机构的简单更换。本发明的实质特征是简单的关闭机 构1,其易于作为整体单元来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德雷夫有限公司,未经英德雷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56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发多收无线遥控装置
- 下一篇:玻璃排烟圆灯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