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5778.8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5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大长久芳;岩崎刚;榎本公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C09K1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荧光体的发光装置,详细说就是涉及使用被紫外线或短波长可见光高效率激发而发光的荧光体的高显色性、高光束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把发光元件和被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激发而发出与该发光元件不同波长区域的光的荧光体组合,以得到希望色的光的各种发光装置已为公众所知。
特别是近年来,作为寿命长且耗电少的白色发光装置,把发出紫外线或短波长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与把它们作为激发光源的荧光体进行组合,以得到白色光的发光装置被广泛关注。
作为这种白色发光装置的具体例已知有:(1)把发出兰色光的LED与被兰色光激发而发出黄色光的荧光体进行组合的方式(2)把发出紫色光或紫外线的LED与被紫色光或紫外线激发而分别发出红、绿、兰、黄等色光的荧光体多个组合的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03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265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10150号公报
但上述(1)方式的白色发光装置中,由于位于兰色与黄色中间波长区域的光几乎不存在,并且从荧光体得到的红色区域的光少,所以有显色性低的问题。由于是把LED与荧光体的光进行混色而得到白色光,所以例如在白色发光装置的制造工序中,由于荧光体的涂布量等有偏差,并且LED与荧光体发出的光量出现不平衡,所以有得到的白色光的光谱也产生偏差的问题。
另一方面,上述(2)方式的白色发光装置虽然显色性优良,但在紫外线区域或短波长可见光区域具有强激发带的荧光体尚未被发现,实现高输出的白色发光装置有困难的状况。因此,强烈希望开发在紫外线区域或短波长可见光区域具有强激发带且能高效率发出可见光的荧光体。特别是现有知道的含有铟的氮化镓类(InGaN类)LED在400nm附近的波长区域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因此,强烈希望开发在400nm附近的波长区域被高效率激发而能发出高发光强度可见光的荧光体。
为了实现显色性高的发光装置,也强烈希望开发发光光谱宽的荧光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使用被紫外线或短波长可见光高效率激发而发光的荧光体来提供一种高显色性、高光束的发光装置。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研究的结果是,新发现通式为M1O2·aM2O·bM3X2:M4的荧光体在紫外线或短波长可见光、特别是400nm附近的波长区域被高效率激发而能发出高发光强度的可见光,通过在发光装置中使用该荧光体而以至完成本发明。该荧光体表示为M1O2·aM2O·bM3X2:M4(其中,M1是从Si、Ge、Ti、Zr、S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M2是从Mg、Ca、Sr、Ba、Z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M3是从Mg、Ca、Sr、Ba、Z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X至少是一种卤素元素、M4是从稀土类元素和M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必须有Eu2+的至少一种元素。a在0.1≤a≤1.3的范围,b在0.1≤b≤0.25的范围)。
即本发明内容1的发光装置具备发出紫外线或短波长可见光的发光元件和被所述紫外线或短波长可见光激发而发出可见光的至少一种以上的荧光体,作为所述荧光体具备由通式M1O2·aM2O·bM3X2:M4所表示的第一荧光体,(其中,M1是从Si、Ge、Ti、Zr、S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M2是从Mg、Ca、Sr、Ba、Z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M3是从Mg、Ca、Sr、Ba、Z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X至少是一种卤素元素、M4是从稀土类元素和Mn构成的组中选择的必须有Eu2+的至少一种元素。a在0.1≤a≤1.3的范围,b在0.1≤b≤0.25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57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