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换能器上的嵌入式电路以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6157.1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D·A·彼得森;S·C·恩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521 | 分类号: | G01S7/521;A61B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江;刘春元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换能器上 嵌入式 电路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具有形成多个元件的换能器材料、每个元件上的电极、 以及声衰减背衬材料的超声换能器,包括:
嵌入在声衰减背衬材料中的第一集成电路;
其中声衰减背衬材料包括多个切片,所述切片中的第一个具有 所述第一集成电路、以及其他切片具有其他集成电路,所述第一集 成电路和其他集成电路分别位于相应切片的孔中,使得所述第一集 成电路和其他集成电路分别在至少四侧由切片的声衰减背衬材料 包围;
其中在声衰减背衬材料中的多个轨道把第一集成电路连接到 电极,所述多个轨道对应于相应多个元件,切片的轨道从元件间距 连接成集成电路输入端间距,元件间距不同于集成电路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包括发射波束形成器、接收波束形成 器、发射器、子阵列波束形成器、多路复用器、混合器或其组合中 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处所输出的接收轨道的数 目少于元件的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中第一集成电路包 括专用集成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中专用集成电路包 括发射波束形成器、接收波束形成器、发射器、子阵列波束形成器、 多路复用器、混合器或其组合中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中第一集成电路包 括可配置的集成电路,其可利用不同的元件间距和成像系统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中声衰减背衬材料 位于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一侧与换能器材料之间,并至少邻近第一集 成电路的第二和第三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中声衰减背衬材料 邻近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侧,所述第四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所述 第二侧与所述第三侧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中元件包含有在仰 角和方位上的多维布置;
其中每个切片对准在方位或仰角维度上的一行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中声衰减背衬材料 包含加载的环氧树脂。
9.一种用于对来自换能器背侧的能量进行声衰减的背衬,所 述背衬包括:
具有用于与换能器的背侧相接触的第一表面的背衬材料;以及
具有有源电路的半导体,所述半导体位于背衬材料内;
第一多个导体,所述第一多个导体从半导体通过背衬材料或在 所述背衬材料上延伸到第一多个传导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多个传导 表面与第一表面平行并暴露在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多个导体从元 件间距连接成集成电路输入端间距,元件间距不同于集成电路间 距;
第二多个导体,所述第二多个导体从半导体通过背衬材料或在 所述背衬材料上延伸到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二多个 导体少于第一多个导体,因为有源电路包括接收波束形成器、子阵 列波束形成器、混合器或其组合中的至少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衬,其中所述半导体包括发射波 束形成器、接收波束形成器、发射器、子阵列波束形成器、多路复 用器、混合器或其组合中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可针对不同的元件间 距和成像系统配置有源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衬,其中背衬材料位于半导体的 第一侧与第一表面之间并至少邻近半导体的第二和第三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衬,其中背衬材料包括多个切片, 所述切片中的第一个具有所述半导体,并且其他切片具有其他半导 体,多个切片中的每一个切片都具有在第一表面上以行的方式暴露 的导体,所述导体以多行的多维图样分布,其中多个轨道把每一行 的导体连接到相应的半导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衬,其中背衬材料包含加载的环 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未经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1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