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气织机的喷射气流前后缘沿筘幅到达时间的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6354.3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祝章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30 | 分类号: | D03D47/30;G05B19/04;G01P5/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气 织机 喷射 气流 后缘 沿筘幅 到达 时间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尤其涉及喷气织机喷射气流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用气流实现引纬,沿筘幅排列的多个辅助喷嘴的喷射气流形成引纬气流,辅助喷嘴的喷射沿筘幅自左向右依次喷射,相邻的的喷射时间段相互重叠。现有技术中采用引纬控制方式以完成引纬动作为目标,这种控制方式只以完成引纬动作为目标。由于每股喷射气流有气流前缘和后缘,而纬纱的飞行位置必须在气流前缘和后缘之间,这是保证引纬正常的先决条件。同时喷气织机一分钟引纬800次,每次引纬状态应保持一致。而且,因为纬纱飞行的稳定也决定了用气量的大小,因此,为达到引纬稳定,必须了解辅助喷嘴的喷射系统的喷气时间,必须了解喷射气流到达筘幅各位置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测量喷气织机的喷射气流前后缘沿筘幅到达时间从而保证引纬过程更加稳定进而可节省用气量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气织机的喷射气流前后缘沿筘幅到达时间的测量装置,所述的喷气织机喷射系统包括主喷嘴、沿喷气织机筘幅排列的多个辅助喷嘴、气流供应机构,所述的气流供应机构包括电磁阀、气源,
该测量装置包括
气流速度检测器,其用于采集并传输喷射气流到达筘幅上各筘槽位置的时间信号;
计算机,所述的计算机处理所述的气流速度检测器输入信号并对引纬过程工艺参数进行调整;
主轴角度传感器,其用于采集并生成织机主轴转动的角度电信号;
主控板,所述的主控板输入端与所述的计算机的输出端以及主轴角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相电连接,所述的主控板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执行电磁阀的关闭和开启。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变化和解释如下:
1、所述的气流速度检测器包括至少一套毕托管、将毕托管的气流转换为电信号的变送器。
2、所述的毕托管为一套,且所述的毕托管沿筘幅移动,所述的毕托管也可以为10~15套,且所述的各毕托管沿筘幅分布。
3、所述的气流速度检测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的变送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示波器。
4、所述的计算机还用于显示喷射气流到达或离开筘槽各位置的时间曲线。
5、所述的计算机还用于设定各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重叠系数和重叠区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通过设置气流方向传感器采集喷射气流到达前后缘的时间信号,计算机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后调整引纬的工艺参数从而设置电磁阀的关闭和开启时间,同时,主轴角度传感器对主轴的转角也实时检测,主控板控制电磁阀的关闭或开启,达到测量喷射气流前后缘沿筘幅到达时间的目的,有助于了解喷射气流如何按照要求到达引纬槽内,从而保证了引纬过程更加稳定,为节省喷气织机的用气量提供实测依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测量装置应用在喷气织机上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测量装置工作原理流程图;
其中:1、主喷嘴;2、辅助喷嘴;3、气流供应机构;31、电磁阀;32、气源;4、气流速度检测器;41、毕托管;42、变送器;43、示波器;5、主轴角度传感器;6、主控板;7、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喷气织机靠打纬系统完成将纬纱打入织口的动作,而靠引纬系统使纬纱在梭口中飞行,并最终通过梭口的过程,打纬系统主要包括主轴、连杆传动机构、摇轴等部件,主轴作360度回转,引纬系统主要包括主喷嘴、辅助喷嘴以及为上述主喷嘴和辅助喷嘴提供气流的气流供应机构,具体过程可简述为:首先纬纱由筒子退绕引出,经张力装置、拨纱器,预卷在测长储纬器上,然后利用压缩空气将储纬器上储有一定量的纬纱从鼓面上退绕后均匀地从主喷嘴喷出,进入异型筘槽内,在异型筘槽内,借助辅喷嘴所喷射出来的接力气流作用,使纬纱在梭口中飞行,最终通过梭口,完成引纬。
图1给出了主喷嘴1、辅助喷嘴2、气流供应机构3以及其与异型钢筘8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简图,主喷嘴1正对着梭口方向,辅助喷嘴沿筘幅间隔地分布,气流供应机构3包括电磁阀31、气源32,通过控制电磁阀31的开启和关闭,从而控制气流向主喷嘴1和辅助喷嘴2中的供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案化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含稀土高强度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