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耐火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6498.9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钱俊杰;王军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滨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3/4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0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耐火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缆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耐火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电缆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在安全环保方面,对电缆的要求愈来愈高。
传统的电缆大多数都是易燃材料,燃烧后产生固体小颗粒形成烟雾,降低了透光率,发生火灾时影响人们逃生并且不耐高温;有些材料还含有卤素,卤素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毒性,伤害人的呼吸系统。此外,含卤聚合物燃烧释放出的卤素气在与水蒸汽结合时,会生成腐蚀性有害气体(卤化氢),对一些设备及建筑物造成腐蚀。而火灾中烟雾和有毒气体是妨碍救援和逃生、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阻燃耐火电缆,其目的是适应安全和环保要求,降低在高温下有害物质的释放,保证电缆在燃烧后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阻燃耐火电缆,包括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的结构为线芯中心的导体、包裹在每根导体外的导体绝缘层,所述电缆的最外层为电缆护套,在所述的电缆护套的内层,设隔氧层,包裹住所有绝缘线芯。
为使本发明更加完善,还进一步提出了以下更为详尽和具体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实用效果,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并提高本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本发明所述的隔氧层的材料为低烟无卤材料,该材料在高温下分解后产生隔氧的保护层。
本发明所述的导体绝缘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的聚烯烃,加入特殊改性剂、阻燃剂和抗氧剂。
本发明所述的电缆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护套,其基料为无卤环保的EVA材料,加入环保的A1(OH)3阻燃剂,所述的EVA材料高分子结构为:[CH2-CH2]n[CH2-COOH]m。
在所述的隔氧层内、所有绝缘线芯的外部,设玻璃纤维带,包裹住所有所有绝缘线芯。
以上所述的玻璃纤维带采用绕包的包裹结构。
在本发明所述的玻璃纤维带内、各导体之间的空隙中,设玻璃纤维绳。
本发明所述的导体与导体绝缘层之间,设有云母带,所述的云母带将导体包裹。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燃耐火电缆除了能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传输电能外,还可在燃烧情况下保持一定时间的安全运行。隔氧层能耐高温,分解后产生隔氧的外壳,起阻燃作用,并且这种隔氧层也是低烟无卤的,它在火焰燃烧情况下产生极少烟雾,释放的气体无卤、无毒。当火灾发生时,可大大减少对人体、仪器及设备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三芯的阻燃耐火电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芯的阻燃耐火电缆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芯的阻燃耐火电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导体,2、云母带,3、绝缘层,4、玻璃纤维绳,5、玻璃纤维带,6、隔氧层,7、电缆护套。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为适应环保要求,降低有害物质的释放,保证电缆在燃烧后能正常运行一段时间而研制的阻燃耐火电缆。如图1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结构,本发明为一种阻燃耐火电缆,包括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的结构为线芯中心的导体1、包裹在每根导体1外的导体绝缘层3。当采用多根绝缘线芯时,所有绝缘线芯并列成束;所述电缆的最外层为电缆护套7。该电缆的导体1采用第1类或2类绞合铜导体,按照国家标准GB/T3956-1997选用一定规格的导体1,并确定单线的根数。按照上述要求对铜线拉制成所需规格,拉丝在拉丝机上进行并对导体1进行退火,退火后的电阻应达到标准规定,单线表面应光滑、无油污、划痕等。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导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绞丝机,绞线的速度、牵引的转速、绕包云母带的绕包头的转速以及绕包头的转向都要符合规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滨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滨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4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承载器及其芯片封装结构
- 下一篇:增加非挥发性存储器除错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