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嵌入式矿井避难硐室双气路集中供氧救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6868.9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东;刘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洪光;陈晓东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娅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 矿井 避难 硐室双气路 集中 供氧 救生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矿井硐室救生技术。
(二)背景技术
目前,矿井安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不可避免的发生矿井事故时,特别需要一种能够起到避难、救生作用的设备,但在矿井中的硐室它们都不具备隔绝避难、供氧的功能。因此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能够具备隔绝避难、供氧功能的设备已备救生。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矿井发生矿难时能为矿工提供避难、供氧生存的空间,在无电、无氧的环境下能正常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且设有双路供氧系统的嵌入式矿井避难硐室双气路集中供氧救生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为在矿井硐室内部安设有嵌入式矿井避难硐室救生舱体,舱体为阻燃密封双层结构充气式救生舱体,在舱体上设置有穿过舱体的压风管路接口和通讯数据线接口,其内部设有双气路集中供氧救生系统、二氧化碳吸收器、电力载波通讯机、UPS电源、RFID人员身份识别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和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检测仪、密封生理排泄器和生存食品储备柜,双气路集中供氧救生系统连接有空气、氧气集中供氧面罩,并连接压风管路接口,电力载波通讯机连接通讯数据线接口。
本发明还有这样一些技术特征:
1、所述的舱体为充气式双层密封夹层结构,内部设置有拱形救生舱体支架,舱体上设置有避难硐室舱体充气孔和避难硐室救生舱排气阀;
2、所述的舱体上设有双层密封门,在密封门上设有密封拉链和观察窗口;
3、所述的双气路集中供氧救生系统包括矿井压风供氧、压缩氧气瓶供氧两路支路,矿井压风供氧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矿井压风管入口、压风管路压力表、压风管阀门、减压器和供氧支路,压缩氧气瓶供氧支路包括一组压缩氧气瓶、设置在压缩氧气瓶上的氧气压力表、氧气瓶开关和供氧支路,供氧支路上设置有气体分配器、氧气管路、减压器和氧气管路开关,氧气管路分别连接空气、氧气集中供氧面罩;
4、所述的氧气管路末端设置二氧化碳吸收器
5、所述的避难硐室舱体充气孔和避难硐室救生舱排气阀分别设置在舱体两侧,RFID人员身份识别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和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检测仪设置在双层密封门附近。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矿井硐室功能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新式的嵌入式矿井硐室多功能避难救生舱,它在矿井发生矿难时能为矿工提供避难、供氧生存的空间,在无电、无氧的环境下能正常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且设有双路供氧系统,压风管路供氧及压缩氧气供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的矿井硐室内部按设嵌入式矿井硐室多功能避难救生舱,外部设有密封门及观察窗口,压风管路与救生舱内部连接,通讯数据线路与救生舱内部相连通,内部设有救生舱双路供氧系统,及CO2净化器,随时对避难人员供氧及吸收CO2净化救生舱内的空气,在救生舱的顶内每隔0.8公分设有金属支架,其救生舱后壁上设有安全监控摄像头,RFID人员身份识别系统及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检测仪及救生舱体充气口,舱体排气阀,随时对救生舱内气压进行自动调压,在其双路集中供氧的箱体上部设有电力载波通讯机,另一侧箱体设有生存食品储备柜,在其救生舱左侧设有密封生理排泄器,该嵌入式矿井硐室多功能避难救生舱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外部提供条件进行避难、供氧生存的避难空间,不受矿井环境影响,整体避难空间运用合理,可容纳多人数避难生存供氧。应用范围广、效果好。
本发明为双层充气式结构,有利于拆除移动,安装方便,并且利用气体填充双层密封夹层支撑成密封避难的可利用空间。同时本发明为嵌入式,为安设在矿井硐室内部另设防暴墙,防爆效果显著,并防火、防水,与轨道上安装救生舱相对比,不占用矿井巷道的空间,不受爆炸冲击波的冲击,拆除安装方便,可移动,应用效果好。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电力载波通讯系统电路原理图;
图3是双气路集中供氧救生系统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洪光;陈晓东,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洪光;陈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8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倾斜矿体全面采矿法的新工艺
- 下一篇: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