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油盘及使用该配油盘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6987.4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姜继海;王晓晶;李尚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C2/00 | 分类号: | F03C2/00;F04C2/344;F15B15/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吉东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盘 使用 连续 回转 伺服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式大排量超低速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及其配油盘,属于液压马达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大负载仿真转台一般采用电液伺服马达直接驱动其各框架,可避免因传动机构引起的系统刚度差、非线性度高、控制精度低等缺点。仿真转台直接驱动式电液伺服马达分为摆动式马达和连续回转马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飞行器是依靠自身旋转稳定的,这要求仿真转台能够模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绕自身中心轴连续旋转360°,甚至绕某一目标连续旋转,因此摆动式电液伺服马达驱动的液压仿真转台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采用具有良好的超低速、高频响、宽调速、高精度性能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作为驱动元件,但是内泄漏、摩擦特性、高低压腔间叶片切换的平顺性、机械加工及装配精度等因素都会对马达的超低速性能有影响,另外在马达运转过程中,其内外泄漏量的大小是时变的量,甚至是非连续量,这不利于马达实现超低速运行。因此要从结构上对现有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连续回转液压马达低速性能差、存在内泄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叶片式大排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配油盘及使用该配油盘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
配油盘的结构为:在配油盘的内表面上,以相互垂直的两条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开有腰形的四个叶片顶部配油窗和四个叶片根部配油窗,在每个叶片顶部配油窗和叶片根部配油窗的两侧还有三角缓冲槽,在间隔的两个叶片顶部配油窗内分别有两组叶顶部进油孔,在其余两个叶片顶部配油窗内分别有两组叶顶部回油孔;两组叶顶部进油孔相互连通,两组叶顶部回油孔中的每个回油孔之间都相互连通;在每个叶顶部进油孔的中心与配油盘中心的连线与叶片根部配油窗中心所在弧线的交叉点均有个一叶根部进油孔,并且所述叶根部进油孔与所述叶顶部进油孔连通;在每个叶顶部回油孔的中心与配油盘中心的连线与叶片根部配油窗中心所在弧线的交叉点均有一个叶根部回油孔,并且所述叶根部回油孔与所述叶顶部回油孔连通;在两条中心线与叶片根部配油窗中心所在圆弧的四个交叉点处分别有四个短腰形配油窗,在每个短腰形配油窗的中间均有一个低压油孔,四个低压油孔相互连通,并与低压进油孔连通;在叶片顶部配油窗所在弧线的外侧有一个轴向进油孔和两个定位销孔。
本发明的配油盘的结构,是将现有的配油盘和端盖设计成一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提高了配油盘的刚性,减小了配油盘在油压作用下的变形,保持了转子和叶片端面与配油盘之间的间隙恒定,使端面泄漏不因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另外,本发明的配油盘结构,将在工作腔的叶片根部与叶片顶部油腔之间相互连通,处在密封区的叶片根部油腔单独提供低压油,能够保证叶片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定子内壁的紧密接触。
本发明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它包括两个本发明所述的配油盘、两个轴承端盖、定子、角接触球轴承、转子轴、定位销、连接大螺栓、叶片、导柱、导柱安装板和预压缩弹簧,两个配油盘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转子轴上,所述配油盘通过定位销和连接大螺栓分别固定在定子的两端,并且所述配油盘的四个叶片顶部配油窗和四个叶片根部配油窗分别位于定子内表面的过渡曲线段,所述两个配油盘上的轴向进油孔通过定子上的输油腔孔连通,两个轴承端盖分别固定在转子轴上两个配油盘的两侧,角接触球轴承实现转子轴的轴向定位,导柱通过导柱安装板安装于转子轴的槽内,所述导柱的一端嵌入叶片的凹槽内,每个导柱外侧套一个预压缩弹簧,叶片能够在转子槽内自由伸缩,叶片在预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其顶部紧贴于定子的内表面。
本发明采用原配油盘及端盖一体化的端面配油方式,设计一种新型的配油盘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配油盘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可以省去端盖,并且能够避免内泄漏的问题。
本发明的马达的有益效果有:一、叶片顶部的形状使得在马达运行过程中,叶片与定子过渡曲线段滑动接触的压力角及其变化最小;使摩擦力及其变化最小,有利于马达超低速的平稳性,另外,叶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改善了叶片处于高低压腔换接时产生的泄漏;二、本发明的配油盘的结构结合了现有的配油盘和端盖的结构,使本发明的马达省去了端盖部件,并 且在马达内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变形小,保持马达端面间隙恒定,使内泄漏明显降低。
本发明消除了流量脉动和驱动力矩脉动,增强了马达在低速运行时的抗干扰能力,尤其适用于叶片式大排量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能够使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最低速度达到0.005°/s。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干粉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祛痘芦荟修复液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3C 液体驱动的变容式发动机
F03C2-00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F03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一元件具有相同齿数或相同数量的齿的等同物
F03C2-08 . 相互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工作元件的啮合与齿轮传动相似
F03C2-22 .内轴式的,配合工作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同方向的运动,或配合工作元件中的1个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较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3C2-24 .反啮合式的,即各配合运转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反方向的运动
F03C2-30 .具有F03C 2/02,F03C 2/08,F03C 2/22,F03C 2/24各组中两个或多个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这些组中的1个组所包含的与配合工作元件之间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