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股骨头骨内支架假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6991.0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玉;顾海栋;陈志刚;贾全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36 | 分类号: | A61F2/36;A61F2/82;A61L27/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 头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股骨头内的支架假体。
背景技术
人体内的髋关节受力复杂,其受力不仅仅只是人的体重,还要承受肌肉作用力,既使不在行走的情况下,髋关节的受力仍然可能很大。髋关节中的股骨头塌陷会引起患者肢缩短,行走跛行,最终因骨性关节炎而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导致病残并丧失劳动能力。对于股骨头坏死及坏死导致塌陷明显的患者,往往都需采用植入假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目前,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主要有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表面置换等。上述方法中使用的假体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或者缺乏有力支撑致使假体下沉,或者假体与骨界面存在应力集中(应力遮蔽)致使骨吸收和假体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植入股骨头内的假体存在缺乏有力支撑致使假体下沉,以及假体与骨界面应力集中(应力遮蔽)致使骨吸收和假体松动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股骨头内的支架假体。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支架假体由蘑菇状主体、支撑托盘、支撑框架和连接杆组成;所述蘑菇状主体由盖体和连接套筒组成,盖体的内凹面与连接套筒的一端面固接,盖体的外轮廓形状与待植入所述支架假体的股骨头的相应部位的轮廓形状一致;所述支撑托盘由套筒和三~八个翼板组成,所述三~八个翼板沿套筒的中心轴线均布在套筒的外侧壁上,三~八个翼板的一端固接在套筒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托盘的外形轮廓由上至下呈渐缩的圆台形状,且所述圆台形状的支撑托盘的锥角α为60°~70°,由所述三~八个翼板围成中空腔;所述支撑框架由三~八个分框架和圆筒形基座组成,所述三~八个分框架均布设置在圆筒形基座的上圆周端面上,所述支撑框架外形轮廓由上至下呈渐缩的圆台形状,且所述圆台形状的支撑框架的锥角β为60°~70°,所述每个分框架均由纵筋和若干个圆弧形横筋构成,所述若干个圆弧形横筋由下至上等间距设置在纵筋上,且若干个圆弧形横筋的中部与纵筋垂直固接,所述若干个圆弧形横筋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每个分框架的纵筋的下端均与圆筒形基座的上圆周端面固接;所述连接套筒插装在支撑托盘的中空腔内,支撑框架套装在支撑托盘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依次穿过圆筒形基座、套筒插接在连接套筒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既能稳固有效承载人体重量,又能使力传递至较大范围界面,避免应力集中和骨吸收,解决假体下沉和松动的问题。通过有限元受力分析,本发明能稳固承受人体重量,并将力传递至较大面积骨界面。本发明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即在股骨头坏死后,通过手术将其置换入股骨头内部来修复病变股骨头的外形,以维持病变股骨头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蘑菇状主体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支撑托盘的主剖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所述支撑框架的主剖视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发明所述支撑框架的立体图,图8本发明所述连接杆的主视图,图9是本发明装配位置关系图,图10是本发明装配后的立体图,图11是将本发明安装在股骨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10所示,本实施方式股骨头骨内支架假体由蘑菇状主体1、支撑托盘2、支撑框架3和连接杆4组成;所述蘑菇状主体1由盖体1-1和连接套筒1-2组成,盖体1-1的内凹面与连接套筒1-2的一端面固接,盖体1-1的外轮廓形状与待植入所述支架假体的股骨头的相应部位的轮廓形状一致;所述支撑托盘2由套筒2-1和三~八个翼板2-2组成,所述三~八个翼板2-2沿套筒2-1的中心轴线均布在套筒2-1的外侧壁上,三~八个翼板2-2的一端固接在套筒2-1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托盘2的外形轮廓由上至下呈渐缩的圆台形状,且所述圆台形状的支撑托盘的锥角α为60°~70°,由所述三~八个翼板2-2围成中空腔2-3;所述支撑框架3由三~八个分框架3-1和圆筒形基座3-2组成,所述三~八个分框架3-1均布设置在圆筒形基座3-2的上圆周端面上,所述支撑框架3外形轮廓由上至下呈渐缩的圆台形状,且所述圆台形状的支撑框架的锥角β为60°~70°,所述每个分框架3-1均由纵筋3-1-1和若干个圆弧形横筋3-1-2构成,所述若干个圆弧形横筋3-1-2由下至上等间距设置在纵筋3-1-1上,且若干个圆弧形横筋3-1-2的中部与纵筋3-1-1垂直固接,所述若干个圆弧形横筋3-1-2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三~八个纵筋3-1-1的下端与圆筒形基座3-2的上圆周端面固接;所述连接套筒1-2插装在支撑托盘2的中空腔2-3内,支撑框架3套装在支撑托盘2上,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依次穿过圆筒形基座3-2、套筒2-1插接在连接套筒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6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控制数据记录速度的光储存系统以及方法
- 下一篇:车辆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