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多管径管道焊缝的全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7136.1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权;张岚;曹先伟;陈东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船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丰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多管径 管道 焊缝 全自动 检测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焊缝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道焊缝的超声检测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探伤方法仍为手工探伤,其操作工艺相当复杂,根据焊缝的形状需用不同角度的超声探头,并不断的移动位置,以保证超声束的入射角和位置,最后根据回波波形判断焊缝缺陷的性质,其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很多情况下需要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很容易造成漏判和误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多通道超声探伤仪器,利用多通道超声探伤仪器可实现多声束同时探伤,但因角度调节不够灵活(仍需改变探头型号),位置移动也不方便,不易实现自动化,所以仍然不能满足大批量焊缝探伤的要求。
现有管道探伤装置大多是对管道内部进行探伤,而在对管道外表面进行超声探伤的装置中,其装置结构复杂,并且不能进行很好的定位,探测精度低,不易实现全自动化,且有些装置只是针对某一型号的管径,不能广泛应用于多种管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适合多管径管道、简化操作工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检测效率、探测精度高、易实现自动化的管道焊缝全自动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由弹性轨道模块1、扫描器模块2、载体小车模块3、探头组合模块4、跟踪模块5、编码器6、电机7、立板8和横板9组成;载体小车模块3安装在弹性轨道模块1上,扫描器模块2通过立板8和横板9固定在载体小车模块3的上部,探头组合模块4通过跟踪模块5固定在载体小车模块3的侧面,编码器6固装在载体小车模块3的角度调整块3-4上,电机7固装在载体小车模块3的减速箱3-7上。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弹性轨道模块1由弹性轨道1-1和压紧螺钉1-2组成;压紧螺钉(2)沿周向均匀安装在弹性轨道上。
2、所述的扫描器模块2由底板2-1、控制盒2-2、相控阵控制块2-3和耦合剂接头2-4组成;控制盒2-2固装在底板2-1上,相控阵控制块2-3安装在控制盒2-2的两侧凸台上,耦合剂接头2-4安装在控制盒2-2的右端面上,在底板2-1上设有凸缘2-6,在控制盒2-2上设有报警灯2-5。
3、所述的载体小车模块3由导向板3-1、把柄3-2、两个对称布置的固定块3-3、两个对称布置的角度调整块3-4、从动轮3-5、一号铰链3-6、减速箱3-7、辅助箱3-8、二号铰链3-9和主动轮3-10组成;一号铰链3-6和二号铰链3-9啮合并且通过其中心轴安装在导向板3-1的中心孔内,角度调整块3-4的一端固定在导向板3-1上,角度调整块3-4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号铰链3-6和二号铰链3-9固接,减速箱3-7和辅助箱3-8分别固装在一号铰链3-6和二号铰链3-9的端部,两个对称布置的固定块3-3分别固装在导向板3-1的两侧,把柄3-2的两端分别固装在固定块3-3上,从动轮3-5分别安装在角度调整块3-4和辅助箱3-8的下部,主动轮3-10安装在减速箱3-7的下部。
4、所述的探头组合模块4由楔块4-1、探头4-2、支架4-3、压轮4-4、下连接架4-5、支撑杆4-6、中间板4-7、弹簧4-8和上连接架4-9组成;探头4-2固装在楔块4-1的斜面上,楔块4-1通过两侧的支架4-3与中间板4-7固接,中间板4-7固装在支撑杆4-6上,支撑杆4-6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架4-5安装在压轮4-4上,支撑杆4-6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架4-9固装在跟踪模块5的法兰螺母5-5上,在上连接架4-9与中间板4-7设有弹簧4-8。
5、所述的跟踪模块5由连接板5-1、减速器5-2、导杆5-3、丝杠5-4、法兰螺母5-5、支撑块5-6和小电机5-7组成;两根导杆5-3的一端固装在减速器5-2上,两根导杆5-3的另一端固装在支撑块5-6上,丝杠5-4的一端安装在减速器5-2上,丝杠5-4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撑块5-6上,法兰螺母5-5与导杆5-3和丝杠5-4配合,减速器5-2通过连接板5-1固装在载体小车模块3的导向板3-1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多管径管道焊缝的全自动检测装置,以解决目前手工探伤操作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易造成漏判和误判以及利用多通道超声探伤仪器位置移动不方便、不易实现自动化导致不能满足大批量焊缝探伤要求以及适合管径范围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炸多味豌豆食品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缝隙码的区域填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