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腈水合酶菌株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7145.0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8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秦智;张蕾;孙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10 | 分类号: | C12N11/10;C12N11/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末洙 |
地址: | 15008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藻 聚乙烯醇 固定 水合 菌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腈水合酶菌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腈水合酶(Nitrile hydratase,Nhase)酶学分类号为EC4.2.1.84,是一类可以催化腈类物质转化成相应酰胺类物质的酶,工业上的主要应用是催化水合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目前,腈水合酶的固定化在日本主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切块法,在我国一般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聚乙烯醇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抗微生物分解性强、机械强调高、化学性能稳定,缺点是具有自动交联凝聚倾向,成形性和可控性不好。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的微生物具有酶活损失少、机械强度较高、制备简单、对生物的毒性较小等优点,但是在含有多价阴离子以及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中不稳定,尤其在磷酸盐体系中,钙离子容易脱落,小球极易溶解,导致反应批次少,不能进行连续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固定的腈水合酶菌株酶活损失大、反应批次少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腈水合酶菌株的方法。
本发明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腈水合酶菌株的方法如下:一、将质量浓度为3.0%-4%的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6%-9%的聚乙烯醇、浓度为50000cfu/ml~80000cfu/ml的腈水合酶菌悬液、硅藻土和活性炭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溶液滴入质量浓度为3.5%-8%的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中,得到直径为3~4mm的小球,然后在温度为4℃的条件下将小球固化24h,再滤出小球;二、将步骤一得到的小球置于质量浓度为2%以下的戊二醛溶液中交联20min,即得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其中步骤一中浓度为50000cfu/ml~80000cfu/ml的腈水合酶菌悬液与质量浓度为3.0%-4%的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10~30,浓度为50000cfu/ml~80000cfu/ml的腈水合酶菌悬液与质量浓度为6%-9%的聚乙烯醇的体积比为1∶10,浓度为50000cfu/ml~80000cfu/ml的腈水合酶菌悬液的体积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1ml∶0.05g~0.12g,浓度为50000cfu/ml~80000cfu/ml的腈水合酶菌悬液的体积与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ml∶0.015g~0.025g。
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的相对酶活比海藻酸钠包埋法提高了24.8%,比聚乙烯醇包埋法提高了30.8%。同时,采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腈水合酶菌株的方法得到的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可进行7批次连续反应,可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不同聚乙烯醇浓度下得到的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酶活曲线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不同硅藻土用量得到的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酶活曲线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不同活性炭用量得到的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酶活曲线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不同戊二醛浓度下得到的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酶活曲线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中不同浓度的聚乙烯醇溶液得到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的相对酶活对比图,-◆-代表腈水合酶菌悬液的添加量为1ml时所得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的相对酶活曲线,-■-代表腈水合酶菌悬液的添加量为2ml时所得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的相对酶活曲线,-▲-代表腈水合酶菌悬液的添加量为3ml时所得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的相对酶活曲线,-●-代表腈水合酶菌悬液的添加量为4ml时所得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的相对酶活曲线,-*-代表腈水合酶菌悬液的添加量为5ml时所得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化小球的相对酶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豆羰基还原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电池外壳用铝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