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7378.0 | 申请日: | 200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彦;甄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0 | 分类号: | C01G2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末洙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金属 钛酸盐一维 纳米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美国《无机化学》杂志(Inorganic Chemistry,2002年第41卷4996页)报道了Na2Ti4O9和K2Ti8O17纳米带的水热合成方法,作者将平均直径为4nm的TiO2纳米颗粒置于4~10mol/L的KOH或NaOH溶液中,在160~180℃水热反应48h,反应产物为带状的Na2Ti4O9和K2Ti8O17。美国的《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Physics Letters,2005年第86卷133101页)杂志报道了K2Ti6O13纳米线的离子交换合成方法,作者通过传统固相反应首先制备得到Na2Ti3O7,然后将Na2Ti3O7与KOH溶液的离子交换反应得到了K2Ti6O13纳米线,由于钾离子的半径大于钠离子,因而在离子交换过程中会产生应力。K2Ti6O13纳米线的长度与前驱体Na2Ti3O7的长度相关,而其横截面的大小取决于应力大小。上述报道的关于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报道方法都是基于液相合成,但是液相合成的产物结晶性较差,给应用带来了很大限制,此外,液相合成一般用水热反应釜,此设备较为复杂的,另外,反应周期长,一般为24~72h,浪费能源的同时也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目前,尚无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固相合成方法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液相合成碱金属铌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反应时间长,得到的铌酸盐纳米材料结晶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一种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草酸盐、氧化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9和熔盐混合后研磨至细度为10~20微米,然后在温度为790℃~1000℃的陶瓷舟中保温3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冷却后将所得产物研磨至细度为15~25微米,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离心分离后干燥,即得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其中氧化钛与熔盐的摩尔比为1:10~20,氧化钛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9的摩尔比为1:5~10,氧化钛与草酸盐的摩尔比为3~4:1。
本发明第一种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熔盐为氯化钠或氯化钾;所述的草酸盐为草酸钡或草酸钠。
本发明第二种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氧化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9和熔盐混合后研磨至细度为10~20微米,然后在温度为790℃~1000℃的陶瓷舟中保温3小时再冷却至室温,冷却后将所得产物研磨至细度为15~25微米,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离心分离后干燥,即得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其中氧化钛与熔盐的摩尔比为1:10~20,氧化钛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9的摩尔比为1:5~10。
本发明第二种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熔盐为氯化钠或氯化钾。
本发明方法为固相合成法,反应时间短,仅为3小时,适合大规模生产。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碱金属钛酸盐一维纳米材料的大小均一、结晶性良好,并且本发明所用仪器简单,节省了生产费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安全保护光幕装置的跌落试验机
- 下一篇:伸缩滚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