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7402.0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2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新;方修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J2/20;F28D7/00;E04B1/7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一体化 太阳能 综合 利用 系统 | ||
1.一种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所述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包括建筑外墙(11)、电动百叶风口(14)、电动密闭阀(15)、风道(16)、风机(17)、第一电动密闭阀(18)、第二电动密闭阀(19)、空气-水翅片管换热器(30)、水泵(31)、保温储热水箱(22)、出水管(23)、进水管(26)、浮球阀(24)、半容积式水加热器(25)、第一风道(41)和第二风道(42),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10),所述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10)包括若干块吸热玻璃(5)和集热框架体(21),所述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10)的周边与建筑外墙(11)的外表面密闭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空腔(20),所述电动百叶风口(14)设在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10)上端上并与空腔(20)连通,风道(16)的一端与空腔(20)连通,风道(16)的另一端与空气-水翅片管换热器(30)连接,风机(17)设置在风道(16)上,风机(17)和空气-水翅片管换热器(30)之间的风道(16)与第一风道(41)的一端连通,第一风道(41)和空气-水翅片管换热器(30)之间的风道(16)与第二风道(42)的一端连通,电动密闭阀(15)设置在第一风道(41)上,第一电动密闭阀(18)设置在第二风道(42)上,第二电动密闭阀(19)设置在第一风道(41)和第二风道(42)之间的风道(16)上,出水管(23)的一端与空气-水翅片管换热器(30)的出水口连通,出水管(23)的另一端与保温储热水箱(22)的进水口连通,进水管(26)的一端与空气-水翅片管换热器(30)的进水口连通,进水管(26)的另一端与保温储热水箱(22)的出水口连通,水泵(31)设置在进水管(26)上,半容积式水加热器(25)的进水口与保温储热水箱(22)通过水管连接,保温储热水箱(22)内设有浮球阀(24);所述若干块吸热玻璃(5)对应安装在集热框架体(21)设有的开口上,所述集热框架体(21)的外表面上均布冲压有若干个半球形凹坑(21-1),在每个半球形凹坑(21-1)的上半部分开有孔径为1~1.5mm的通孔(2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框架体(21)由钢板、铝板或塑料板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10)还包括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1),在集热框架体(21)的外表面上覆有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10)还包括若干个吸热玻璃框(2),所述若干个吸热玻璃框(2)与若干块吸热玻璃(5)的数量一致,所述若干块吸热玻璃(5)对应安装在若干个吸热玻璃框(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密封底板(12)和遮雨板(13),所述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10)的上端通过遮雨板(13)与建筑外墙(11)密闭连接,所述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10)的下端通过密封底板(12)与建筑外墙(11)密闭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4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靠静摩擦提供反作用力的压装机构
- 下一篇:LNG气瓶内外筒套合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