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草剂甲酯化植物油增效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7570.X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9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陶波;滕春红;王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25/30 | 分类号: | A01N2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草剂 酯化 植物油 增效剂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草剂甲酯化植物油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属农药加工领域。
(二)背景技术
病虫草害给全世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其中以杂草的危害最为严重。椐估计,全世界每年因草害导致作物减产数十亿公斤,占农业总产值的11.5%。除草剂的应用在防治草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现代机械化大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近年来除草剂的用量迅速增加,成为各类植保化学中总用量最大,使用面积最广,总费用最高的一类农药。农业生产中对除草剂的需求增长迅速,但新品种的开发难度却越来越大。五十年代开发一个除草剂品种需合成约2000个化合物,七十年代则需7000个,而八十年代需20000个;同时环境保护对农药开发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农药毒性、在生态环境中的归趋等要求愈来愈严格也造成除草剂品种开发投资增大,所需时间延长,目前开发一个新品种投放到市场所需费用达八千万到一亿美元,耗时10年。在农业生产中,农户在使用除草剂保护作物时也面临着降低成本,降低农药向环境中的投放量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品种,在不影响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用药量,并且达到预期效果,逐渐成为化学除草研究者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混用、改善剂型、改进应用技术、利用抗性作物以及应用增效剂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喷雾液中添加适当的增效剂是进一步充分发挥茎叶处理除草剂药效的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研究开发除草剂增效剂,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发明涉及的增效剂是以甲酯化植物油为主体原料,复配一定量的乳化剂和分散剂,然后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通过均质机,而制备的一种除草剂增效剂。本产品能使喷雾雾滴干燥时间延长,促进药剂吸收和叶面渗透,促进药剂在难以湿润靶标上的粘附、扩散、溶解,减少雾滴漂移,溶解植物表皮蜡质层,以利于农药吸收,不仅增效作用明显,且对作物安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草剂增效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比例除另有注明之外为质量比,本发明的产品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制备的:
1.制备过程
1.1 原料的制备
1.1.1 甲酯化植物油的制备
将大豆油、菜籽油、葵花油、花生油、玉米油五种植物油按3:1:1:1:1混合均匀,与甲醇反应(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甲醇浓度0.4mol/L,用KOH调整甲醇pH8.5,体系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小时,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以保证体系温度均匀)形成甲酯化植物油。
1.1.2.乳化剂的制备
将农乳500、AEO-7、LAE-9、NP-4(OP-4)、EL-10五种乳化剂在室温条件下等质量加入高速混料缸中,料液需要没过搅拌转子,密闭后调整搅拌转子的转速为2500转/分钟,高速搅拌15分钟,使上述五种乳化剂充分混合相溶。
1.1.3 分散剂的制备
将宁乳32、宁乳34、聚醚L64、op-10四种分散剂在室温条件下按1:1:2:4的比例加入高速混料缸中,料液需要没过搅拌转子,密闭后调整搅拌转子的转速为2500转/分钟,高速搅拌15分钟,使上述四种分散剂充分混合相溶。
1.2 增效剂的制备
取甲酯化植物油80-90份,乳化剂5-10份,分散剂2-5份,加入高温混合釜中,料液需要没过搅拌浆,密闭后调整搅拌将的转速为40转/分钟,边搅拌边加热,当料液温度达到90℃时,料液通过均质机,调整均质压力0.15MPa,使料液保温循环均质两次,经片式热交换器冷却后无菌包装。
2.应用效果
下面通过具体实验来证明本发明专利的应用效果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除草剂与助剂:
供试除草剂与增效剂见表2-1
表2-1 供试除草剂与增效剂
2.1.2 供试作物
玉米(东农248)
2.2 甲酯化植物油增效剂对几种除草剂活性的影响
2.2.1 试验处理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5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