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及其进行增益误差校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7793.6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5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薛康伟;杜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10 | 分类号: | H03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数字 转换器 及其 进行 增益 误差 校正 方法 | ||
1.一种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器包括:
多个相串联的管线级,每一管线级依据一级输入信号导出一级输出信号,并产生一管线级输出值作为其后续管线级的级输入信号,其中所述的这些管线级其中之一被选取作为一目标管线级以估计其增益值;
一增益误差校正模块,耦接至所述的这些管线级,产生一修正码传送至所述的目标管线级以影响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级输出信号与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多个后续管线级的多个管线级输出值,自专属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一预测模块接收至少一辅助输出值,并依据所述的这些管线级输出值与所述的辅助输出值推导出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所述的增益值的一误差估测值;以及
所述的预测模块,耦接至所述的目标管线级与所述的增益误差校正模块,依据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管线级输出值产生所述的辅助输出值,其中所述的辅助输出值不受所述的修正码的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益误差校正模块依据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多个后续管线级的多个管线级输出值产生一加权总和值,自所述的加权总和值减去对应于所述的辅助输出值的一辅助部分而得到一剩余值,并依据所述的剩余值产生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所述的增益值的所述的误差估测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的这些管线级自其级输入信号减去其管线级输出值以产生一剩余信号,并放大所述的剩余信号以得到其级输出信号,其中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剩余信号于被放大前先依据所述的修正码处理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至数字转换器转换一模拟输入信号为一数字输出信号,所述的模拟输入信号为所述的这些管线级中的第一个管线级的级输入信号,而所述的这些管线级的所述的这些管线级输出值共同构成所述的数字输出信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目标管线级包括:
一次级模拟至数字转换器,数字化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级输入信号以产生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管线级输出值;
一加法器,耦接至所述的次级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将所述的管线级输出值与所述的修正码相加以得到一和值;
一次级数字至模拟转换器,耦接至所述的加法器,将所述的和值由数字转换为模拟格式以产生一和信号;
一减法器,自所述的级输入信号减去所述的和信号以得到所述的剩余信号;以及
一放大器,依据所述的增益值放大所述的剩余信号以产生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级输出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测模块包括:
一参考电压选取器,依据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管线级输出值决定多个参考电压;以及
一次级模拟至数字转换器,耦接至所述的参考电压选取器,比较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级输入信号与所述的这些参考电压以得到所述的辅助输出值。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为了依据所述的剩余值导出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所述的增益值的所述的误差估测值,所述的增益误差校正模块以所述的修正码除所述的剩余值以得到一商值,并累积所述的商值以得到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所述的增益值的所述的误差估测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益误差校正模块依据下式产生所述的加权总和值:
A=do2×GN-2+do3×GN-3+…+do(N-1)×G+doN;
其中A为所述的加权总和值,G为所述的这些管线级的一预定增益值,(N-1)为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后续管线级的数目,而do2、do3、…、doN分别为所述的这些后续管线级的管线级输出值;
而所述的增益误差校正模块依据下式产生所述的辅助部分:
B=di2×GN-2;
其中B为所述的辅助部分,G为所述的这些管线级的一预定增益值,(N-1)为所述的目标管线级的后续管线级的数目,而di2为所述的预测模块产生的所述的辅助输出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77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丙烯/α-烯烃共聚体制造的纤维
- 下一篇: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