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浮顶储罐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8829.2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松森;丁忠军;樊敦秋;张士华;孙永泰;陈学春;沈琪;季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D88/78 | 分类号: | B65D88/78;B65D88/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17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浮顶储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石油开发领域,开发一种适用于水下储油的水下浮顶储罐。
技术背景:
水下储油技术分为油水置换式、油气置换式两大类。油气置换式不存在污染,但使储罐受到很大浮力变化,不利于储罐稳定,油水置换大大降低了储罐所受浮力变化,在墨西哥湾、北海均有应用,经济效益良好,但存在一定污染。我国大连理工大学等开展过油水置换研究,并获得了专利“储存高凝原油的油水置换工艺”(CN 85102598B),仍属油水直接接触方式。油水界面及储罐罐壁残余油均存在缓慢溶于水中的问题,储罐移位时也容易存在死罐容残留油污染环境的问题。我单位提出并获得了专利“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罐”(CN200520083520.X),采用油水隔离布分隔油水界面,但油水隔离布在油水置换过程中会发生皱搓容易破损。现有浮顶式储罐均用于陆地,储罐下腔储油,没有采用无缝隔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适用于水下储油的水下浮顶储罐。该储罐由储罐主体、浮顶、边壁密封布、防皱搓坠环、注油管路、出油管路、充气管路、进排水口构成。浮顶将储罐分隔为上下两腔,上腔储油,下腔充水;边壁密封布一边固定于储罐主体边壁中部,另一边与浮顶连接,进排水口在储罐主体底部连通下腔与外部水体,注油管路、出油管路、充气管路、装在储罐主体顶部,与上腔相通;防皱搓坠环自由悬坠在边壁密封布里侧。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在水下采用浮顶式储罐,保留了陆上浮顶式储罐的优点。
(2)设置边壁密封布,完全分隔油水,具备油水置换水下储油的所有优点,克服了对海洋污染的缺点。
(3)设置防皱搓坠环,避免了边壁密封布在油水置换过程中的皱搓,密封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水下浮顶储罐立剖面示意图
1、储罐主体 2、浮顶 3、边壁密封布 4、防皱搓坠环5、注油管路 6、出油管路 7、充气管路 8、进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按设计完成储罐建造,其中边壁密封布3与储罐主体1边壁及浮顶2分别用压条进行全密封连接。可以靠储罐浮力拖航至预定位置,将注油管路5、出油管路6、充气管路7与相应水上设施连接好,将储罐沉入水下,外界水通过进排水口8自动充满储罐主体1。依靠油压通过注油管路5将原油注入罐内,浮顶2向下移动,外界水通过进排水口8排出储罐主体1,同时防皱搓坠环4以浮顶下降速度的一半相应下降,边壁密封布3平滑随动。由于油比水轻,油一直处于储罐主体1上部。出油时,打开出油管路6上的阀门,原油在外界水压力作用下通过出油管路6流出(必要时可用泵抽吸),外界水通过进排水口8自动充填原来空间,浮顶2、防皱搓坠环4、边壁密封布3与进油时动作方向相反。当需要移动水下储罐时,通过充气管路7冲气排水,使罐体起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8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地板
- 下一篇:水下航行体人员出舱转换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