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新品系高产栽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8856.X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7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志卿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品系 高产 栽培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新品系的高产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该玉米新品系是山东省沂南县玉米研究所利用自交系培育的杂交种,该品系植株较矮,叶片较窄,抗旱耐涝,适于密植。20世纪50年代,我国玉米种植白马牙、黄金后等农家品种,每亩种植密度不足2000株,亩产在100公斤以下,60-70年代推广杂交种,密度增加到2500株左右,从90年代开始我国积极实施推广紧凑型玉米品种,大幅度增加了密度,再加上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使我国玉米产量上了一个大台阶,平均亩产由八十年代的200多公斤提高到了1998年的351公斤。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生产上密度偏低,还没有达到合理密度,区域间不平衡,差异较大。其中以黄淮海夏玉米区密度最高,大部分为3500-4000株/亩,东北春玉米区大部分密度为3000-3500株/亩,西南地区密度最低,大部分不足3000株/亩。我国的玉米高产田块种植密度一般在5000株/亩。从田间试验情况看,我国玉米种植密度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目前,制约玉米种植密度继续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仍然缺乏适合密植的玉米杂交种,现在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其株型紧凑性还不高,不适合密植;二是适用于密植的栽培技术不配套,因而影响了玉米产量的继续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新品系的高产栽培技术,按照本品系的生物学性状,采取的合理的栽培技术,通过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间苗定苗、科学施肥、及时浇水等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精细整地通过深翻,结合耙、耢、加深耕层,疏松土壤,使土地平整,土质松软。对播种和出苗提供良好基础条件。采用机械硬茬播种或旋耕灭茬播种。整地时在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力求作到深、松、细、匀、肥,
2、适时播种复播玉米要在小麦收获前灌水,麦收后立即抢时浅耕或硬茬种,于6月15日前播种完毕,适当早播有利于高产。播种可用等行距播种或宽窄行播种。播种时做到浅播匀播,以保证苗匀、苗齐、苗壮。
3、合理密植该品系最大的特征就是株型紧凑,适合于密植,以密植来提高单产,在比较肥沃的土地上一般种植密度4500-5000株/亩为宜。
4、间苗定苗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必须一播就管,出苗前遇雨及时破除板结,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3叶间苗,5叶定苗,留单株壮苗,定苗后立即进行中耕灭荒,促根下扎,进行蹲苗,从而使个体生长健壮而不过旺,植株蹲实,茎叶扁平,叶片厚实,叶色浓绿。
5、科学施肥夏玉米是高产作物,需水肥量大,要重施底肥,分次追肥。一般底肥施3000kg/亩,磷酸二铵20kg/亩,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通透性,延长肥效,全面供应养分。追肥应以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苗期及时追施碳酸氢铵10kg/亩,促进根系和茎叶生长;大喇叭口期即孕穗期是玉米吸收养分最多、最快的时期,是玉米雌穗分化盛期,为满足玉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植株叶片增大,改善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形成大穗,增加粒重,应重施穗肥,追施碳酸铵90kg/亩,或者展开叶10--11片时追施尿素40kg/亩;开花散粉后,虽需肥量不多,但及时追肥对促进灌溉,增加粒重,减少秃尖有明显增产效果,可追施尿素5--10kg/亩,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
6、及时浇水。玉米需水量大,在玉米一生中要浇好三至四次关键水。一般在拔节灌第一水,抽穗前要饱浇攻穗水,授粉时要浇好扬花水,授粉后要浇好灌浆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发明针对玉米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确定最佳栽培技术,特别是通过增加密度,科学施肥等措施,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1、精细整地通过深翻,结合耙、耢、加深耕层,疏松土壤,使土地平整,土质松软,对播种和出苗提供良好基础条件。采用机械硬茬播种或旋耕灭茬播种。整地时在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力求作到深、松、细、匀、肥,
2、适时播种复播玉米要在小麦收获前灌水,麦收后立即抢时浅耕或硬茬种,于6月10-15日播种完毕,适当早播有利于高产。播种时做到浅播匀播,以保证苗匀、苗齐、苗壮。
3、合理密植该品系最大的特征就是株型紧凑,适合于密植,以密植来提高单产,在比较肥沃的土地上一般种植密度4700-4900株/亩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志卿,未经徐志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88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 下一篇:涡街旋进流量计的前置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