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钒多糖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9281.3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衣悦涛;张宏宇;刘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37/04 | 分类号: | C08B37/04;A61K31/734;A61P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26400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糖 络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钒多糖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 海藻多糖络合物及其降血糖应用。
背景技术
钒是生物体组织细胞生长存活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关研究表 明钒对多种疾病如哮喘、皮肤病、过敏、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均有治疗效果,在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中发现钒具有降低血糖的作 用。钒能够模拟胰岛素的作用——抑制K+-Na+-ATP酶的去磷酸化 反应,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的动态平衡,激活糖代谢的主要酶系、 抑制脂肪分解及肝脏胆固醇和磷脂的合成,增加钙内流,促进葡萄糖 的运转和氧化,从而降低血糖。有关含钒化合物的制备、性质以及在 人体的吸收分布等方面的报道多为无机化合物,存在吸收差、毒性大 等不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毒性小、口服易 吸收的钒有机络合物。由于多糖及其衍生物含有多个羟基,其中有的 还含有羧基、氨基等,这些基团都含有孤对电子,按照络合物的配位 理论,这些糖类物质能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本发 明采用海藻多糖与钒络合形成海藻多糖钒络合物,具体方案是:
一种钒多糖络合物,采用海藻多糖与钒络合形成海藻多糖钒络合 物。
所述钒多糖络合物是按下述方法制备的:
按海藻多糖为酸性或中性多糖,分别按如下步骤制取;
与酸性多糖形成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将酸性海藻多糖或其衍生物 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VOSO4溶液,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乙 醇沉降,过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钒多糖络合物;
与中性多糖及其衍生物形成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海藻多糖溶解 于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为碱性,同时滴加VOSO4和NaOH溶液保持 反应液PH值为碱性,反应12~24小时,加入乙醇沉降,过滤,将滤 饼干燥,粉碎,即得钒多糖络合物。
与中性多糖及其衍生物形成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中,保持反应液 PH值为12~14。
与中性多糖及其衍生物形成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中,中性海藻多糖 与VOSO4的重量比为3~20:1。
与酸性多糖及其衍生物形成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中,酸性海藻多糖 与VOSO4的重量比为20~100:1。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钒多糖络合物的应用,应用于降低血糖。
本发明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一、海藻多糖本身具有多种药理作 用,诸如抗肿瘤、抗各种心血管病、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及增强 免疫力等;二、利用钒与海藻多糖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微量元素和多 糖的生理活性,使两者的作用相互协调并增强;三、将无机钒转化为 多糖有机钒,可以大大降低钒的毒性,提高钒的生物可利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海藻多糖为酸性或中性多糖。中性多糖在中性或非碱性的介质中 形成弱的络合物,只有在碱性溶液中才形成强亲和力的络合物。过渡 金属离子与糖的络合已有报道,但一般研究过渡金属与单糖或二糖的 络合,且反应介质为甲醇。本发明采用海藻多糖为原料,在水性介质 中,在碱性条件下与VOSO4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粉碎,得到钒 氧多糖。
与酸性多糖形成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将酸性海藻多糖或其衍生物 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VOSO4溶液,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乙 醇沉降,过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钒多糖络合物。
与中性多糖及其衍生物形成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海藻多糖溶解 于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为碱性,同时滴加VOSO4和NaOH溶液保持 反应液PH值为碱性,反应12-24小时,加入乙醇沉降,过滤,将滤 饼干燥,粉碎,即得钒多糖络合物。
实施例1:将10克酸性海藻多糖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搅 拌溶解。加入0.1gVOSO4固体配成的10ml的水溶液。室温下搅拌反应 5小时,加入300ml95%乙醇,然后过滤,用95%乙醇洗涤滤饼三 次,在60℃下干燥,粉碎后得到钒多糖络合物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