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薰油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9420.2 | 申请日: | 200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9/00 | 分类号: | C11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薰油 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薰油溶剂,尤其是涉及一种香薰油中溶剂的配方,属于精细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藤条香薰油由容器、藤条、香薰油组成,作为香味产品其实用安全性、方便性远超过蜡烛和电薰产品。其不用加热就可以散发出香味,也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吹灭蜡烛或关闭电源,而且也不会产生黑烟,不需要电源或电池。尤其一些使用天然精油配制的香薰油产品还推出了纯天然香薰油产品的概念。
香薰油主要由香精/精油与挥发性溶剂复配而成。精油是一种由天然植物中的花、叶、种子、果皮、枝干、树皮、木质、根、地下茎、树胶或油性树脂中萃取出来的浓缩液体,它是该植物的挥发性芳香物质以及植物免疫与修护系统的精华。目前常用的挥发性溶剂有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溶剂。香薰油的主要技术指标在于其配方,合适的香味散发溶剂是生产香薰油的关键,其中挥发溶剂的性质最为关键,使用即环保又合适的挥发性溶剂可以提高香味的散发效果,这也是众多香薰油生产厂商所一直期望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香薰油溶剂,以提高香味的散发效果,符合香薰油对溶剂的要求并促进环境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香薰油溶剂其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由组分A、组分B两种组分按下列质量百分比复配而成:
组分A:0~65%; 组分B:35~100%;
其中:
组分A由选自IPM、DEP、DPM、DPG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组分B由选自乙醇、异丙醇、水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上述的香薰油溶剂,其组分A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IPM:0~100%, DEP:0~100%,
DPM:0~100%, DPG:0~100%;
组分B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乙醇:0~100%, 异丙醇:0~100%,
水:余量。
一种香薰油,由香精和/或精油与上述溶剂复配而成。
上述的香薰油,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10%DPG,50%乙醇,25%异丙醇,15%香精。
上述的香薰油,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50%DEP,35%乙醇,5%香精,10%精油。
上述的香薰油,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55%乙醇,10%水,10%异丙醇,15%精油。
IPM:化学名称为十四酸异丙酯,分子式为CH3(CH2)12COOCH(CH3)2,无色透明油状液体,不溶于水;能与醇、醚、亚甲基氯、油脂等有机溶剂混溶;是高档化妆品的重要添加成份之一,对皮肤有极好的渗透、滋润和软化作用,用作化妆品的乳化剂和润湿剂。
DPG:中文名称:硫化促进剂D;二苯胍;N,N`-二苯胍;纯品是白色结晶性粉末,味苦甜。溶于乙醇、丙酮和苯,微溶于四氯化碳,几乎不溶于水和汽油。适用于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不适用于浅色橡胶制品。因无毒无味,可用于食品工业用的橡胶制品。
DEP:C12H14O4,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几乎无气味,味苦。溶于乙醇、乙醚、石油醚、丙酮,不溶于水。相对密度(d144)1.232。熔点-40.5℃。沸点295℃。折光率(n14D)1.5049。闪点140℃。半数致死量(大鼠,腹腔)5.06mL/kg,(兔,经口)1000mg/kg。有刺激性。
DPG:别名:缩水二丙二醇一甲醚,二丙二醇单甲醚;分子式:C7H16O3;分子量:148.20;性状:熔点-80℃,沸点187.2℃。相对密度0.9608(20/20℃)。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混溶。用作涂料、染料的溶剂,也是刹车油组分。
本发明的香薰油溶剂能够达到挥发与环保很好的平衡。香薰油挥发溶剂的性质对香薰油的品质十分关键,应用本发明的香薰油溶剂配制的香薰油,即环保又具有良好的香味散发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配方法为本行业惯常使用的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原料均属本行业常用原料,均为从市场购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香薰油溶剂,其质量组成百分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