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9536.6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3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殿明;从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殿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732 | 分类号: | A61K36/732;A61P9/1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缺血性 中风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缺血性中风一般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的基础上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脑血栓形成多在50岁以后起病,男性较多,常于休息、静止或睡眠时发生症状,发病情况较脑出血缓慢。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在血压低时史易发生。少数病人可有浅、中度昏迷,约在24小时左右逐渐清醒,脑脊液检查正常.临床表现因病变血管部位不同而异,脑血栓形成多在起病后几天内病情可趋稳定,2-3周后由于水肿消退和侧枝循环建立而症证逐渐减轻。脑栓塞患者常有心脏病、骨折、肿瘤以及某些临床操作的影响如静脉注射、人工气胸、气腹、脑动脉造影等,突然发生神经症状时,即须考虑有脑栓塞可能。脑栓塞起病急骤,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常发生于大脑中小动脉,可出现偏瘫、失语或有局限性癫痫。脑栓塞的栓子可能被血流推向动脉的远端,或被冲碎而分散进入更小的动脉,故症状和体征可于短期内有明显好转。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可用低分子右旋醣酐静脉滴注,以稀释血液,减少血粘度和血细胞积聚,增加血流速度,有利于微循环以及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和抗凝疗法。本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中风”范畴。本病一般比出血性中风为轻,故出现中风之中经络者较多,中脏腑者较少,脱证者更为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静签草13-16重量份、老鹤草10-14重量份、牛膝10-14重量份、秦艽10-14重量份、木瓜8-13重量份、地龙8-13重量份、海风藤8-13重量份、丹参10-14重量份、僵蚕藤8-12重量份组成,生产工艺包括:(1)按照重量配比准备原料,混合,放入水中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煎煮0.5个小时,分别制备2次滤液,备用;(2)将2次制备的滤液混合,浓缩液干燥得干燥粉末,包装。
为说明本发明的功效,临床治疗效果如下:治疗53例,显效(卧床者能下地扶杖而行,扶杖而行者可弃杖而行,言语较为清楚)40例,症状改善(卧床者能自己坐立。扶杖而行者能增加路程)6例,有效率达到87%。
本发明药物为纯中药制剂,具有无毒副作用,疗程短,治愈率高,无复发,制备方法简单,治疗费用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静签草13-16重量份、老鹤草10-14重量份、牛膝10-14重量份、秦艽10-14重量份、木瓜8-13重量份、地龙8-13重量份、海风藤8-13重量份、丹参10-14重量份、僵蚕藤8-12重量份组成,生产工艺包括:(1)按照重量配比准备原料,混合,放入水中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煎煮0.5个小时,分别制备2次滤液,备用;(2)将2次制备的滤液混合,浓缩液干燥得干燥粉末,包装,本发明药物为纯中药制剂,具有无毒副作用,疗程短,治愈率高,无复发,制备方法简单,治疗费用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殿明,未经张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硅表面化学镀铂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拆分电极的液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