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9693.7 | 申请日: | 200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7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民;高义武;吴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宝成 |
地址: | 2767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热固性 树脂 包膜 复混肥 | ||
1、一种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其特征在于,由粒径范围1.0~5.0mm的复混肥颗粒核芯、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膜层和环氧树脂膜层构成,总包膜率3~14%wt,控释期为1-12个月,是采用下述工艺制得的:
1)在造粒机中预热复混肥至65-70℃;
2)把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及其固化剂按1.5~3∶1混合均匀,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用量为复混肥质量的1.2-3.5%,添加重量为复混肥重量0.5-3%的谷物粉,配置混合液;
3)将步骤2)所得混合液加入造粒机中,保持温度65-70℃,经4~6分钟,即在复混肥表面固化成一层均匀的膜;
4)把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按10∶0.9~1.2混合搅拌均匀,添加重量为复混肥重量1-4%的矿物粉,配置混合液,所述矿物粉为沸石粉、硅藻土、轻质碳酸钙或滑石粉;
5)将造粒机内的复混肥升温至70-90℃,再将步骤4)所得混合液加入造粒机内,经3~6分钟,又在复混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光滑的膜;
根据控释期长短的需要,重复步骤3)或5)得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
2、一种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其特征在于,由粒径范围1.0~5.0mm的复混肥颗粒核芯、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膜层和环氧树脂膜层构成,总包膜率3~14%wt,控释期为1-12个月,是采用下述工艺制得的:
1)在造粒机中预热复混肥至68-70℃;
2)把热固性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及其固化剂按2~3∶1混合均匀,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用量为复混肥质量的1.0-3.0%,添加重量为复混肥重量2-3%的谷物粉,配置混合液;
3)将步骤2)所得混合液加入造粒机中,保持温度68-70℃,经4~6分钟,即在复混肥表面固化成一层均匀的膜;
4)把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按10∶1~1.2混合搅拌均匀,添加重量为复混肥重量2-4%的矿物粉,配置混合液,所述矿物粉为沸石粉、硅藻土、轻质碳酸钙或滑石粉;
5)将造粒机内的复混肥升温至80-90℃,再将步骤4)所得混合液加入造粒机内,经3~6分钟,又在复混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光滑的膜;
根据控释期长短的需要,重复步骤3)或5)得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其特征在于,由粒径范围1.0~5.0mm的复混肥颗粒核芯、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膜层和环氧树脂膜层构成,总包膜率3~14%wt,控释期为1-12个月,是采用下述工艺制得的:
1)在造粒机中预热复混肥至70℃;
2)把热固性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及其固化剂按3∶1混合均匀,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用量为复混肥质量的2%,添加重量为复混肥重量3%的谷物粉,配置混合液;
3)将步骤2)所得混合液加入造粒机中,保持温度70℃,经4~6分钟,即在复混肥表面固化成一层均匀的膜;
4)把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按10∶1混合搅拌均匀,添加重量为复混肥重量2%的矿物粉,配置混合液;
5)将造粒机内的复混肥升温至80℃,再将步骤4)所得混合液加入造粒机内,经3~6分钟,又在复混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光滑的膜;
根据控释期长短的需要,重复步骤3)或5)得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的固化剂为豆油、亚麻油或桐油。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其固化剂为环氧树脂固化剂T-31或二乙烯三胺。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物粉为小麦粉、稻米粉、玉米粉、红薯粉或其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改性热固性树脂包膜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机为圆盘造粒机、转鼓或流化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6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