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自动光束聚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0007.8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梁智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5/02 | 分类号: | G05D25/02;G01B11/27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1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自动 光束 聚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束聚焦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让照射到硅光电池上的光束在电机的控制下自动聚焦到硅光电池中心孔的自动光束聚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控制检测领域中,有些场合用到激光器和硅光电池等配合其它设备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对聚焦后的光斑进行记录处理,然后改变外部条件使光束移动后再次聚焦并记录处理光斑位置,通过对比两次光束移动的角度和外部的测试条件,来实现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而这就往往涉及到检测过程中如何对光束聚焦,即实现光束准确的聚集通过硅光电池的中心。
该方法可以用于建筑材料(钢管,钢筋等)受力弯曲度的检测,炮管受力倾斜对射击准确度影响的检测等。在实现光束聚焦的问题上,目前多采用的方式还是手动调节实现光束聚集到固定的某一个位置,手动调节虽然也能实现,但是如果光源距离接收器比较远的情况下就很难短时间内将光束聚焦,并且手动调试的精度也不够准确,不能确保光束是否完全调节到所要达到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调节精度高,巧妙实用的实现自动光束聚焦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工作过程如下:事先在硅光电池上设定四个象限,光束照射到硅光电池上产生模拟电压,该电压经过放大后作为A/D的输入信号,单片机控制A/D芯片的片选和通道,并产生A/D所需要的时序信号;另外,单片机把每个通道所采集的数据传送给CPLD,信号保存在CPLD的寄存器中,通过读取单片机传来的数据,根据定义好的坐标系可以判断出光束照射在硅光电池的哪个象限,控制两个电机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运动,将光束调节到硅光电池的中心。
所述的两个电机的移动方法为:当确定当前光束所在的象限后,通过控制CPLD来选择电机向预设的方向直线运动,直到运行到两个象限的交界处,也就是坐标轴上,这时采样的电压会显示在两个象限都有电压值,判断出是X轴还是Y轴,以及是正半轴还是负半轴(若光束是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内,电机先将光束调节到两个象限的交界处,也就X轴的正、负半轴上,或Y轴的正、负半轴上),之后控制电机来沿着坐标轴将光束调节到硅光电池的中心即可。
模块中采用的是串行A/D。
本发明的实现自动光束聚焦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在光源距离接收器比较远的情况下,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光束聚焦工作。
2、比手动调试的精度明显准确,能确保光束完全调节到所要达到的位置,提高了调节精度,缩短了聚焦时间。
3、工人操作简单,工序不复杂,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光束实现聚焦流程框图;
附图2为数据采集模块工作流程框图;
附图3为控制光束运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检测炮弹射击时炮管的晃动对射击准确度的影响,可以在炮管里固定放置好一个带圆孔的硅光电池,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硅光电池上后,产生模拟电压,该电压经过放大后作为A/D的输入信号,模块采用的是串行A/D,单片机控制A/D芯片的片选和通道,并产生A/D所需要的时序信号;单片机把每个通道所采集的数据传送给CPLD,信号保存在CPLD的寄存器中,通过读取单片机传来的数据,根据定义好的坐标系可以判断出光束照射在硅光电池的哪个象限,当确定当前光束所在的象限后(假设该光束照射在硅光电池上的第一象限内),通过控制CPLD来选择电机向下直线运动,直到运行到两个象限的交界处,也就X轴的正半轴上,这时采样的电压会显示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都有电压值,之后控制电机来沿着X轴的正半轴将光束调节到硅光电池的中心。
然后让光束通过硅光电池的圆心打在后面的带刻度的靶上并记录光斑的位置,然后用已知大小的力施加到炮管上,让炮管倾斜,重复上述办法,再让光束自动聚集通过硅光电池圆心打在靶上,再次记录光斑的位置,根据施力的大小和施力后光斑移动的角度以及炮管离靶的距离和炮离射击目标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所施力对炮弹射击准确度的影响。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0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