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0034.5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爱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上呼吸道 炎症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急慢性上呼吸道炎症包括:鼻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口腔内炎症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又多发的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治疗上呼吸道炎症的方法有很多:西药抗生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中成药治疗、局部注射、手术治疗等均不能彻底根治慢性病,而且手术、局部注射使患者很痛苦,治疗费也很高,一般患者很难接受,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易使患者在治疗小病的同时又患上大病,长期用药可导致肝、肾、胃等脏器损伤,中药中成药等治疗一般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彻底根治慢性病,所以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患者,长期以来遭受着用药就轻,停药就加重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中药,该中药服用方便,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治愈后不再复发,无毒副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急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
远志5-10 辛夷5-10 石菖蒲5-10 板兰根10-15
双花10-15 连翘10-15 射干5-10 山豆根5-10
野菊花10-15 天花粉10-15 酸枣仁10-18 当归10-15
黄芪10-15 仙鹤草10-15 白及5-10 丹参10-15
川芎5-10 白芷10-15 秦艽10-15 陈皮5-10
瓜蒌10-20 浙贝10-15 桔梗10-15 生地黄10-30
麦冬10-15 茯苓10-15 金钱草10-30 甘草10-15
上述配方的最佳配比为:
远志10 辛夷10 石菖蒲10 板兰根15
双花15 连翘15 射干10 山豆根10
野菊花15 天花粉15 酸枣仁18 当归15
黄芪15 仙鹤草15 白及10 丹参15
川芎10 白芷15 秦艽15 陈皮10
瓜蒌20 浙贝15 桔梗15 生地黄30
麦冬15 茯苓15 金钱草30 甘草15
把上述各种中药,按比例称取后,放入药锅中,加水浸泡后,采用常规方法煎煮,将所得的煎液进行浓缩,制成浓缩口服液。
本发明所采用的远志、辛夷、石菖蒲、秦艽具有祛风湿、通利九窍的功效;板兰根、双花、连翘、浙贝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射干、山豆根、野菊花、天花粉具有利咽消肿、祛痰的功效;当归、黄芪、茯苓、酸枣仁具有补气血、健脾安神的功效;丹参、川芎、白芷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陈皮、瓜蒌、桔梗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生地黄、麦冬具有润肺养阴生津的功效;仙鹤草、白及、金钱草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甘草用来调和药性。本发明所用的这些中药,配方独特,合理,通过以上配方所用药物的有机结合,互补互利,内外结合整体治疗,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祛风湿、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养阴生津、理气化痰、收敛止血等功效。经临床对285名患者的治疗得出,有效率可达100%,治愈率98%以上,本发明不紧能对上呼吸道炎症进行治疗,而且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使患者可在1-3天左右见效,急性病3-7天左右痊愈,慢性病1-3个月左右痊愈,而且愈后不再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
下面通过几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邹淑玉,女,32岁,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城里人,患慢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7年,伴头痛头昏,记忆减退。曾用西药、中成药、局部注射等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反复发作。2005年11月3日来我处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3天见效,鼻咽部有轻松感觉,服用半个月,鼻腔开始通气,咽部扁桃体疼痛减轻,又继续服用半个月,鼻腔能正常通气,头痛头昏症状消失,咽部不适感消失,又巩固治疗半个月停药,共1个半月上呼吸道炎症完全康复,至今无复发,无毒副作用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爱英,未经李爱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00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