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达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基因Mn-sod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40293.8 申请日: 2008-09-25
公开(公告)号: CN101368163A 公开(公告)日: 2009-02-18
发明(设计)人: 李多川;宋宁宁;李安娜;李华;赵春青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19 分类号: C12N1/19;C12N9/08;C12R1/8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71018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表达 子囊 菌光孢 变种 基因 mn sod 酵母 工程 菌株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工程,具体地说是一种表达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热稳定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Mn-sod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Pichia pastoris MS18。

(二)背景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EC.1.15.1.1)系一类金属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它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从而清除超氧阴离子。在生物体防御氧化损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SOD主要用于炎症、肿瘤辐照病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治疗。据报道SOD在防衰老、防细胞损伤以及防止癌发生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治疗肾细胞癌方面,Mn-SOD可以有效的降低癌瘤带来的损害,在治愈胰腺癌方面,Mn-SOD的超表达可以抑制胰腺癌的发展。Mn-SOD在抑制视网膜病及糖尿病心肌病致病机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是一种分布广泛、生长上限温度较高的真菌。它能够产生热稳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SOD酶,但是野生菌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SOD酶,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嗜热菌培养条件比较苛刻,嗜热酶的大规模发酵生产需要特殊设备,而且产酶效率低,从而造成产品成本增加,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热稳定SOD酶基因导入中温型微生物酵母中高效表达,利用酵母生长快、易于培养等特点,使SOD酶基因在常温和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表达,期望达到降低能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获得SOD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Mn-sod(EF428323),并将Mn-sod构建到表达载体pPIC9K上,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株MS18。

利用获得的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Mn-sod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PIC9K/Mn-sod,利用电转仪提供的优化参数进行电击转化Pichia pastorisGS115,在MD和MM培养基上筛选,经PCR鉴定筛选阳性转化子,G418筛选多拷贝转化子,然后进行诱导表达。获得一重组子MS18。该工程菌株接种于含BMGY培养基中,在30℃ 250rpm/min摇床培养7d后,酶表达量为0.92mg/mL,酶活为2324U/mL,分子量为86.0kDa,酶在50,60℃下活性稳定,80℃保温40min后酶活仍剩余50%,在90℃处理60min仍具有20%的活性。

该工程菌株MS18能够高效表达(0.92mg/mL,2324U/mL)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Mn-SOD酶基因Mn-sod,分泌的Mn-SOD酶具高的热稳定性,用于热稳定Mn-SOD酶的生产菌株,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附图说明:

图1表达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基因Mn-sod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程序图

是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的分离鉴定

是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Mn-SOD酶基因Mn-sod的克隆

是基因Mn-sod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表达基因Mn-sod的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及筛选

是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的诱导表达和活性检测

是表达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基因Mn-sod毕赤酵母工程菌株MS18的保藏

图2Mn-sod基因PCR产物电泳图谱

泳道1:Marker-DL2000

泳道2:全长cDNA(分子量878bp)

图3Mn-SOD酶的SDS-PAGE分析

a)泳道M:低分子量蛋白标准

泳道1:对照

泳道2-7:酵母工程菌Pichia pastoris MS18的诱导2-7天

b)泳道M:低分子量蛋白标准

泳道1:纯化的重组Mn-SOD酶(分子量21.7kDa)

(五)具体实施方式

1、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的分离鉴定

(1)标本采集:从堆肥中采集,地点北京。

(2)分离培养:将采集标本取0.5克放置在PDA平板上50℃培养3天后,进行分离纯化。操作步骤参考Cooney and Emerson(1964)文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02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