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发酵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40894.9 申请日: 2008-07-25
公开(公告)号: CN101348389A 公开(公告)日: 2009-01-21
发明(设计)人: 郭夏丽;李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 李海泉
主分类号: C05F17/00 分类号: C05F17/00;C05F11/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58030河南省鹤壁***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固体 发酵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适应于人、鸡、猪、牛、羊的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生产高效有机肥时使用的一种固体发酵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集约化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被浪费掉,小麦、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规模化养殖业的畜禽粪便随地弃置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也极大地浪费了这些有机肥产品的原料。将从土壤中因收获作物取走的营养元素最大限度地归还到土壤中去,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施用以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来达到此目的。传统的有机肥生产工艺为通过调节原材料的含水量、C/N比、通气条件、搅拌等措施,利用原材料中本身带有的微生物,使有机物料进行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由于物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有限,加之微生物活性较低,导致有机物料升温缓慢,高温不高,而且高温持续时间短,以至于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有机物料无害化和稳定化程度不高,因此,产生的有机肥质量不高,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从而使有机肥生产企业总是处于濒临亏本的状态。而且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臭气,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利用多种粪便和农作物秸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快速生产高效有机肥的一种固体发酵基。其技术方案是将所述的经三角瓶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的几种菌剂在无菌通风处晾干,按菌种配比为(w/w)枯草芽孢杆菌32%、地衣芽孢杆菌22%、巨大芽孢杆菌25%、米曲霉7%和伞枝梨头霉14%混合而成固体发酵基。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发酵基为干燥固体,其中的微生物在干燥的情况下,常以芽孢和孢子形式存在,可以存活1年以上,由此,该固体发酵基的货架寿命可为1年。发酵基为干燥固体,也利于分装、运输和贮存。发酵基中营养介质为玉米面、豆粕、麸皮等,都是农产品市场上价廉易得的原料,而且营养价值高,有利于微生物在其上生长繁殖和定植。再者,以玉米面、豆粕、麸皮为载体,在堆肥环境下,由于有充足的水分和氧气等适宜条件,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会迅速萌发成营养体,利用载体及堆肥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快速生长繁殖,同时释放大量热量,使堆肥迅速升温。由于发酵基中的微生物具有耐热性,能形成休眠体度过高温阶段,因此在堆肥的整个过程,发酵基中的微生物都在发挥作用,不仅可缩短堆肥发酵周期,而且可大大提高堆肥的效益和质量。且能够高效杀灭堆肥原料中的有害病菌、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无害化处理彻底。在固体发酵基的作用下,把堆肥原料中的有机质转化为大量腐殖酸,从而提高堆肥稳定化程度,有利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将所述的经三角瓶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的几种菌剂在无菌通风处晾干。按菌种配比为(w/w)枯草芽孢杆菌32%、地衣芽孢杆菌22%、巨大芽孢杆菌25%、米曲霉7%和伞枝梨头霉14%混合而成固体发酵基。

如图1所示,其生产工艺为:①三角瓶液体培养:在500mL三角瓶中装200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分别接种2环斜面试管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35℃摇床培养48小时,进行扩增;在500mL三角瓶中装200mL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分别接种2环斜面试管中的米曲霉和伞枝梨头霉,28℃摇床培养4天,进行扩增;②固体培养: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的三角瓶培养液分别接种到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w/w)豆粕10%、玉米面57%、麸皮29%、锯末4%中,接种量为1%v/w,充分搅拌后,分装于已灭菌的铝质锥形桶内,装料量为物料表明距桶上边沿4cm,桶底有均匀分布的小孔以增加通气量,上覆盖4层干净无菌的纱布,35℃培养3天,每天搅拌一次;将米曲霉和伞枝梨头霉的三角瓶培养液分别接种到灭菌的固体培养基(w/w)豆粕20%、玉米面50%、麸皮20%、醋渣5%、锯末5%中,接种量为1%v/w,充分搅拌后,用上述步骤分装,30℃培养5天,每天搅拌一次;③复配:将以上培养好的固体菌剂在无菌通风处晾干。根据堆肥的升温速率以及堆肥的腐熟度,按(w/w)枯草芽孢杆菌32%、地衣芽孢杆菌22%、巨大芽孢杆菌25%、米曲霉7%和伞枝梨头霉14%混合而成。固体发酵基菌含量可达4-6亿/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泉,未经李海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08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