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二次再行程的安全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1122.7 | 申请日: | 200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7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根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5;A61M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二次 再行 安全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注射器具,特别是一种具有二次再行程的安全注射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具有二次再行程的安全注射器主要是指用于医疗目的的注射器具,它涉及到我 们日常使用的各种注射器。注射器是可将药液抽取到其内腔中的容器及注射工具,而注射(穿 刺)针,则是向注射部位进行穿刺并建立药液输注通道的工具。二者配合共同实现药液的注 射功能。它们在人类临床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治疗用器具。 但是,随着自然界疾病的发展与病毒、细菌的变异,随血液或体液接触而发生的交叉感染与 疾病传播日趋严重(如:吸毒人员对注射器具的共同或重复使用,导致疾病的迅速传播,还 有就是在日常的医疗行为中,注射针对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也非常严重,甚 至引发AIDS、乙肝、丙肝等疾病的传播)。对注射器具的一次性使用的严格要求已上升为各 国的法规要求。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严格规范了安全注射三要素:1、对使用者无害;2、 对接受者(病人)无害;3、对环境无害;目前,临床使用的多是普通注射器或是被动安全注 射器,在完成将药物注射到人体内的目的后,不能实现注射器的自动毁形(存在重复使用的 可能)或是通过回拉推杆并将其折断而被动毁形(增加操作步骤),而且注射针在使用后不能 隐藏,存在刺伤医护人员或废物处理人员的风险;为此,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公开了大量的安全注射器的技术方案,但是多数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不足,使安全注射器 的推广使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安全注射器在国内推广使用的步伐非常缓慢。在中国专利局 公开的200余份安全注射器专利中,绝大多数是利用注射器推杆前端的锁闩结构,在药液推 注完毕后,将注射针座的相关结构互锁,形成连接,再以人工方式将注射针抽拉离退、缩进 注射器筒内,进行保护,然后再把注射器推杆施行手工折断,对注射器毁形。多是将注射针 缩进注射器筒内进行保护的方式。其不足是:
1、注射器的自毁实现是被动的;
2、当使用将注射针抽拉回注射器外筒的保护方案时,注射器在注射前的抽药及排除气体 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不能将推杆推压到底,否则将使注射器在治疗前发生自毁,而不 能实现其预定工作;
3、结构复杂,造成不同的安全注射器部件不能相互交换替代,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
4、由于结构上的不足,使产品使用习惯与临床注射操作规程不一致,使操作程序增加, 使用烦琐,医护人员不能接受,产品不受欢迎等。
以上诸多因素,都造成上述安全注射器产品在市场上难以推广和推广缓慢的局面。使我 国一次性医疗注射器具的安全自毁产品在应用和推广上受到干扰,国家和企业难以将现有的 资源充分有效的使用到安全可靠、价廉物美、制造容易、符合临床医护注射操作常规和使用 习惯的一次性安全注射器具上来。
本人在CN101099876A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一次性使用的具有主动式 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器及主动式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针的技术方案,但其注射器由于仅有再 行程设计,而没有二次再行程结构,所以在推注药液完毕时容易错误触发安全注射针的保护 动作。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二次再行程的安全注射器以解决上述各种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具有二次再行程的安全注射器,由外筒、胶塞、芯杆和推杆组成。芯杆置于推 杆上的锥孔中,芯杆第一段穿过胶塞上的第一段孔向下突出;胶塞置于推杆下部外面;外筒 下部的6%鲁尔圆锥接头内孔中有呈多瓣形式的凸出体;芯杆和胶塞可随推杆在外筒的内腔中 上下移动。
本发明的具有二次再行程的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胶塞为内部正中有四段孔的圆柱 体。从下向上:第一段孔为等径圆孔,其直径略小于芯杆第二段的直径;第二段孔为等径圆 孔,其直径大于芯杆第四段的最大直径;第三段孔为等径圆孔,其直径等于推杆下部第一段 的直径,其孔深与推杆下部第一段的高度一致;第四段孔为等径圆孔,其直径等于推杆下部 第二段的直径,其孔深等于推杆下部第二段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根,未经张亚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1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