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苍蝇幼虫生产油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1298.2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马三轩;蒿丽英;王晓峰;祖艳艳;路晓娟;孟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峰;蒿丽英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12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苍蝇 幼虫 生产 油脂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昆虫生产油脂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利用苍蝇幼虫生产油脂 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苍蝇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四害之首,它携带病毒细菌可到处乱飞,四处 传播疾病,如可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等疾病,病毒性肝炎及肠道传染病都是 苍蝇所致;它除对人类产生危害外,有的苍蝇还危害农作物。
据有关资料介绍,苍蝇产卵发育时间在35度时仅需8-10小时,幼虫在34-40 度时发育期可缩短为3-3.5天。苍蝇从产卵到收取幼虫,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 境下,管理饲养好时只需用4天时间。雌蝇的寿命30-60天,其终生产卵量可达 600-1000粒。
目前,国内外对苍蝇的养殖都比较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实现机械化大 规模地养殖苍蝇幼虫;我国天津、广西、江西、湖南、江苏及武汉等省市都在 积极发展苍蝇幼虫养殖业,目前苍蝇幼虫最直接的用途是作为高蛋白饲料,有 的养殖蝇虫用作高蛋白食物。
从苍蝇幼虫的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看,苍蝇幼虫在动物蛋白饲料方面的开发 应用和利用蝇蛆蛋白开发食用及滋补保健品方面均有相关报道,但苍蝇幼虫的 油脂利用研究则较少。苍蝇幼虫成分中含有一定的油脂,从化验分析看,成熟 苍蝇幼虫含油脂31.2%,未成熟幼虫含油脂27.5%,所以苍蝇幼虫的油脂利用 应该有一定价值,该方法的推广开发既达到消灭苍蝇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目的, 又能利用油脂代替能源,甚至开发出高级油脂用于医药、化工、保健食品等。
申请号为200610014445.0公开了一种提取蝇蛆油脂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浸 提法,经过石油醚浸提、固液相分离、减压蒸馏等步骤,最后得到油脂。该方 法工序较多,而且须在减压条件下进行,操作较繁琐;加工时大量使用有机溶 剂,对环境造成污染,且石油醚易燃、易爆、易挥发、毒性大,对操作人员身 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且生产成本高;该方法所得油脂残留有毒有害物质不易 去除,影响油脂及粗蛋白的利用价值。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化、经济实用的利用苍蝇幼虫 生产油脂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苍蝇幼虫生产油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苍蝇幼虫清洗、除杂后,杀死,再晾晒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
(2)将晾晒的苍蝇幼虫加热到50~70℃,烘烤至水分含量在3%以下;
(3)将烘烤后的苍蝇幼虫装入榨油机中压榨,榨油机榨膛温度保持在 90~120℃,将其中60%以上的油脂压榨出来,压榨后得到油脂和饼粕;
(4)将油脂消毒处理即可。
所述的杀死是将苍蝇幼虫在50~70℃时烘烤3~5min。
所述的压榨为两次,第一次将苍蝇幼虫中60%以上的油脂压榨出来,第二 次将饼粕送入榨油机,将残余的油脂压榨出来。
所述的消毒处理包括用活性炭吸附,经脱色、除杂、除臭和过滤,再将油 脂加热至120~130℃并保温10~20min,冷却后即可得到精炼油脂;将所述的饼 粕碎粉至2mm以下,用作高蛋白饲料。
所述榨油机为螺旋榨油机、液压或机压式榨油机。
压榨时采用螺旋榨油机压榨,该榨油机的主轴的螺旋套采用套装式,螺旋 套为五个,从进料口开始,依次是一节为单头螺纹螺旋套,以后为至少四节二 头以上螺纹螺旋套,各节的螺距按顺序依次递减。该榨油机的破碎能力较强, 可将苍蝇幼虫较厚且韧性较好的皮质充分破碎为微粒,再通过榨膛压力将油脂 充分压榨出来。
该榨油机为发明人的另一专利,专利号为200620032576.7,申请日为 2006.9.20,专利名称为:螺旋榨油装置。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原料苍蝇幼虫易饲养,廉价易得,采用热压榨方法将苍蝇幼 虫加工成油脂。该方法和浸提法相比,出油率高、杂质少,油脂中的非油'脂成 分(磷脂和维生素等不皂化物)残留较少,避免了溶剂残留,后处理工艺较简 单;工序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2.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投资少,得到的油脂中粗脂肪含量可达98.3%以 上,该油脂可代替燃料油直接使用,也可用于化工原料;经精炼处理后可作高 级油脂,用于医药、化工、保健食品等方面;所得饼粕可用作高蛋白饲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峰;蒿丽英,未经王晓峰;蒿丽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1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