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缸套机械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1356.1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2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行心聪;钱立永;薛德喜;殷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F15B15/2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475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缸套 机械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缸套机械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气缸套分为湿式和干式,现有的湿式和干式气缸套在加工时普遍先进行粗加工工序,然后再进行精加工工序。湿式气缸套的具体加工工艺是:切两端、车外圆→粗镗内孔(或粗镗内孔→切两端、车外圆)→半精车外圆→精镗(或精铰)→精车支承肩及水道→切支承肩宽度→切水封槽→粗珩磨内孔→精车上、下腰带→精珩磨内孔。干式气缸套的具体加工工艺是:切两端、车外圆→粗镗内孔(或粗镗内孔→切两端、车外圆)→半精车外圆→精镗(或精铰)→精车外圆→精车支承肩宽度→粗珩磨内孔→粗无心磨→精珩磨→精无心磨。
湿式和干式气缸套的共同之处为:在加工内孔时,以气缸套外圆为定位基准;车外圆或支承肩时以气缸套内孔为定位基准。这种反复交替、互为加工定位基准的工艺路线,会使最初粗加工工序加工出的内孔或外圆形状误差,特别是粗加工后的内孔,在没有进行珩磨的情况下,内孔的误差更大,则造成接下来的车外圆和车支承肩的误差增大,被加工表面进行反复复制,导致了气缸套内、外圆的形状误差被反复复制和叠加,形成最终产品形状误差不良或超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明显减少误差的气缸套机械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缸套机械加工工艺,先进行粗加工工序,然后进行粗珩磨内孔,再进行精加工工序。
所述气缸套为湿式气缸套。
所述粗加工工序为:切气缸套毛坯两端后车外圆,再进行粗镗内孔,或先对气缸套毛坯粗镗内孔,再切两端、车外圆;然后进行半精车外圆,或精铰。
所述精加工工序为:先精车支承肩及水道,然后再进行切支承肩宽度和切水封槽,最后进行精车上、下腰带和精珩磨内孔。
所述气缸套为干式气缸套。
所述粗加工工序为:切气缸套毛坯两端后车外圆,再进行粗镗内孔,或先对气缸套毛坯粗镗内孔,再切两端、车外圆;然后再进行半精车外圆,或精铰。
所述精加工工序为先进行精车外圆,然后再进行精车支承肩宽度和粗无心磨,最后进行精珩磨和精无心磨。
本发明将粗珩磨内孔移至粗加工工序之后,也就是精加工工序之前,再精镗或精铰工序之后进行粗珩磨内孔,使粗珩磨工序的磨头在低涨缩压力之下珩磨气缸套的内孔,以达到去除气缸套内孔表面余量和修正内表面形状误差的目的,经过粗珩磨的内孔精度较高,误差已大大减小,使得精加工工序进行的以内孔为基准的精车外圆或精车支承肩的误差也大大减小,基本上从源头切断了精加工工序的误差叠加情况,从而提高了气缸套内、外圆的精度,使最终的气缸套符合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湿式气缸套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干式气缸套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湿式气缸套的机械加工工艺:切气缸套毛坯两端后车外圆,再进行粗镗内孔,然后进行半精车外圆、精镗;粗珩磨内孔,再精车支承肩及水道,然后再进行切支承肩宽度和切水封槽,最后进行精车上、下腰带和精珩磨内孔,得到气缸套成品。
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湿式气缸套的机械加工工艺:先对气缸套毛坯粗镗内孔,再切两端、车外圆,然后进行半精车外圆、精铰;粗珩磨内孔,再精车支承肩及水道,然后再进行切支承肩宽度和切水封槽,最后进行精车上、下腰带和精珩磨内孔,得到气缸套成品。
实施例3:如图2所示的干式气缸套的机械加工工艺:切气缸套毛坯两端后车外圆,再进行粗镗内孔,然后再进行半精车外圆、精镗;粗珩磨内孔,再进行精车外圆,然后再进行精车支承肩宽度和粗无心磨,最后进行精珩磨和精无心磨,得到气缸套成品。
实施例4:如图2所示的干式气缸套的机械加工工艺:先对气缸套毛坯粗镗内孔,再切两端、车外圆,然后再进行半精车外圆、精铰;粗珩磨内孔,再进行精车外圆,然后再进行精车支承肩宽度和粗无心磨,最后进行精珩磨和精无心磨,得到气缸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1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