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秸秆生产糠醛耦合联产丙酮和丁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1424.4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8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设;王绍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设 |
主分类号: | C12P7/28 | 分类号: | C12P7/28;C12P7/16;C12P7/10;C12P19/04;C12R1/145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00河南省郑州市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秸秆 生产 糠醛 耦合 联产 丙酮 丁醇 方法 | ||
1.利用秸秆生产糠醛耦合联产丙酮和丁醇的方法,以秸秆为原料,粉碎后与稀 酸混合进行蒸汽水解,收集产生的气体精制后得到糠醛;其特征在于,蒸汽水 解的条件为温度155-190℃,压力0.5-1.2MPa,水解3-8小时;稀酸为质量浓 度为1-8%的盐酸或硫酸,秸秆与稀酸的质量混合比例为1-6∶1;将水解产生的 固形物以喷爆的方式从水解设备中释放得到糠醛渣,收集后与35-55℃的水按照 1∶5-10的重量比例混合,调整pH值为4.5-7后,按照每克糠醛渣加入260-300ncu 纤维素酶的量加入纤维素酶酶解70-100h;酶解液过滤后调整其中糖的含量为 4-7%的质量浓度后加入氮源类物质进行蒸煮杀菌,然后在35-41℃的条件接种菌 种,在34~39℃下厌氧发酵48~72小时;发酵液进行分离得到丙酮、丁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秸秆生产糠醛耦合联产丙酮和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菌种为丙酮丁醇梭菌、丙酮丁酸梭菌、糖丁酸梭菌或巴氏芽孢梭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利用秸秆生产糠醛耦合联产丙酮和丁醇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氮源类物质为硫酸铵、硫酸氢铵、氯化铵、豆粕、棉籽粕、花生粕、 玉米或菜籽粕,氮源类物质的加入量为过滤后的酶解液重量的1~5%。
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糠醛耦合联产丙酮和丁醇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任意几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玉 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向日葵杆、稻草、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设,未经王建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14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胀有机硅组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大尺度原子栅纳米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