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化井式吊挂炉以及炉体温度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2043.8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圣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7/012 | 分类号: | C03B27/0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林俭良 |
地址: | 518115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化井式 吊挂 以及 体温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钢化玻璃的钢化井式吊挂炉。
背景技术
玻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用于汽车上的玻璃一般都是使用钢化玻璃。现有的汽车玻璃两侧较弯难度大的产品,通常是使用钢化吊挂炉生产,通过炉丝加热玻璃用阴阳模具来压制成型。在吊挂炉的炉体内设置多根电炉丝,用于对炉体内进行加热,从而加热吊入炉体内的玻璃。
然而,现有的吊挂炉的电炉丝12时三条作为一组,并且每一组电炉丝12配备一个热电偶13。如图1所示,共有15组电炉丝12,每一组配置一个热电偶13,从而在炉体11的分布设置30个热电偶13。在吊挂炉开始工作时,首先设定炉体11内的温度要求;然后,电炉丝12开始加热。这样必然会导致有些地方已经加热到设定温度,由控制装置14控制该区域的电炉丝12自动断开停止加热,而另外的一些地方并未加热到设定温度,而电炉丝12继续工作而继续加热,导致玻璃局部加热不均匀而影响玻璃碎片不达标,甚至会造成玻璃在压成型和吹风时玻璃破裂。在实际生产中,利用这种结构的吊挂炉生产4mm和大规格的玻璃,点3(即玻璃的中间位置)碎片无法达到国家对碎片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钢化井式吊挂炉加热不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玻璃的均匀加热的钢化井式吊挂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炉体的加热不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炉体内的电炉丝均匀加热的炉体温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化井式吊挂炉,包括炉体、安装在所述炉体内的多根电炉丝、以及控制所述电炉丝的控制装置;所述钢化井式吊挂炉还包括唯一的热电偶,所述热电偶检测所述炉体内的温度,并传送到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炉体内的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有所述电炉丝断开,停止加热。
在本发明所述的钢化井式吊挂炉中,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中间位置。
在本发明所述的钢化井式吊挂炉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炉丝对应的多个功率控制单元,所述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对应的电炉丝的功率。
在本发明所述的钢化井式吊挂炉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功率选择输入单元,所述功率选择输入单元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单元的调节功率。
在本发明所述的钢化井式吊挂炉中,所述功率控制单元为固态继电器,通过调节固态继电器的通断占空比来调节所述电炉丝的功率。
在本发明所述的钢化井式吊挂炉中,所述功率选择输入单元为触摸屏。
在本发明所述的钢化井式吊挂炉中,所述电炉丝三个为一组,每一组电炉丝对应一个所述固态继电器以及所述功率选择输入单元。
本发明解决其另一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炉体温度控制方法,通过在炉体内设置唯一的热电偶,检测所述炉体内的温度,并传送到控制装置;并在所述炉体内的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有电炉丝断开,停止加热。
本发明所述的炉体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电炉丝的功率的调节步骤:通过调节固态继电器的通断占空比来调节所述电炉丝的功率,进而控制各区域的加热功率。
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炉体内设置唯一的热电偶来检测炉体内的温度,从而可以对所有电炉丝的通断进行统一控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区域的加热与断开不一致的缺陷,具有对玻璃加热均匀的优点,而且得到的玻璃的碎片测试符合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钢化井式吊挂炉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钢化井式吊挂炉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钢化井式吊挂炉的功率选择输入单元上段功率选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是本发明的钢化井式吊挂炉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吊挂炉包括炉体21、安装在炉体21内的多根电炉丝22以及控制电路丝的控制装置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2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载波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载波转换
- 下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