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包烟支复选回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3256.2 | 申请日: | 200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7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斌;丘佳铭;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齐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9/30 | 分类号: | B65B19/30;B65B57/02;B07C5/34;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易炳炎 |
地址: | 415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包 复选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烟行业烟支包装设备,特别是一种小包烟支复选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一条卷烟生产线一般由卷接机组(生产带嘴烟支)、包装机组(小包和条包)和连接系统构成。目前,国内外卷烟生产企业在烟支正式包装成小包前均设置了空头缺嘴不合格烟支的在线检测,但它是以盒为检测单元(20支/盒),只要其中有一支不合格则整体被剔除送至残烟斗,致使合格烟支也误被剔除。据不完全统计,一组小包机每班(以7小时计)大约要剔除200-300盒不合格小包烟支,每年经济损失约50万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小包机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原卷接包生产线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只剔除空头缺嘴不合格烟支的小包烟支复选回收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①本系统由剔除烟支平行接收装置和烟支质量检测及合格烟支自动回收装置组成;②剔除烟支平行接收装置安装在小包机原残烟斗处,它由高速气缸、平行接收器、小包烟支传送带、烟支降层装置和标准烟盘构成;③烟支质量检测及合格烟支自动回收装置安装在小包机卸盘机旋转头的外侧COMFLEX输送通道上,它由交叉接烟板、斗型搅烟输送带、检测轮、烟支空头缺嘴检测剔除器和烟支汇流输送带构成。
本发明的优点是:①本发明为独立工作,不改变原卷接包生产线的工艺流程,能有效降低整条生产线的消耗,不造成新的设备故障。②由于检测轮运行速度相对于卷接机组和包装机组来说要慢很多,因此对每次烟支的空头缺嘴质量检测非常可靠。③标准烟盘内的烟支输送速度和在线质量检测速度均很慢,烟支之间的相对运动很小,发生回收烟支再次造末的机率极低。④有效实现了不合格烟支的准确剔除和合格烟支的可靠回收,降低了生产消耗,提高了生产线有效运行作业率,高产增效。⑤本发明占地面积小,安装灵活方便,对原有生产现场的整体布局没有影响。⑥适用性强,推广应用价值大。社会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本系统由剔除烟支平行接收装置和烟支质量检测及合格烟支自动回收装置组成;剔除烟支平行接收装置安装在小包机原残烟斗处,它由高速气缸、平行接收器、小包烟支传送带、烟支降层装置和标准烟盘构成;烟支质量检测及合格烟支自动回收装置安装在盒包机卸盘机旋转头的外侧COMFLEX输送通道上卷接包生产线,它由交叉接烟板、斗型搅烟输送带、检测轮、烟支空头缺嘴检测剔除器和烟支汇流输送带构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1.剔除烟支平行接收;
剔除烟支平行接收装置安装好后,平行接收器位于包装机原小包剔除口,当包装机检测到某一小包烟中出现空头缺嘴烟支并发出剔除信号时,本系统自动得到该信号,高速汽缸带动平行接收器回退,将20支剔除烟支释放到小包烟支传送带上。待接收5包烟后,小包烟支传送带将烟支输送到下层,进入标准烟盘区;当小包烟支传送带活动抽板打开后,烟支被释放到烟支层降装置的接烟板上,层降装置下降一层。如此反复,直至剔除烟支将标准烟盘填满,活动抽板关闭。标准烟盘填满后,本系统向操作者发出黄色提示信号,等待操作者换盘。
2.烟支质量检测和合格烟支自动回收
当装满烟支的标准烟盘被挂到机器上后,活动抽板被打开,烟支被释放到交叉接烟板上,交叉接烟板在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下,将烟支慢速释放到斗形搅烟输送带上,在输送带的往复促动及搅烟杆的往复搅动下,烟支经V形槽落入检测轮的烟支槽中,形成单支烟。在经过检测轮第3槽位的光电式空头缺嘴检测器时,不合格的空头缺嘴烟支的行进步数被准确记录,当其行进至第7槽位时,安装在第7槽位的气嘴式剔除器将该烟支剔入废烟支抽屉。其余的合格烟支进入烟支汇流输送带,并经此进入COMFLEX烟支输送系统(原卷接包生产线的连接设备)的M141输送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齐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德齐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3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