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源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4115.2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政峰;吴震乙;黄士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锦辉;王 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液晶 显示装置 光源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源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面板,由于液晶显 示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背光模块的功能在于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均匀的光 源,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得以显示影像。
参照图1所示,其为习知的一种背光模块1的方块示意图,其包含电 源转换单元11、多个发光二极管12以及定电流控制电路13。其中,电源 转换单元11与发光二极管12电性连接,电源转换单元11将第一电源信号 VS11转换成第二电源信号VS12后输出至发光二极管12。发光二极管12与 定电流控制电路13电性连接。其中,第二电源信号VS12驱动该等多个发光 二极管12发光,而定电流控制电路13接收控制信号CS11,并据以控制定 电流控制电路13中的开关的切换,进而控制流经该等发光二极管12的电 流。
一般而言,控制信号CS11是约为200Hz的固定频率的信号,而发光二 极管12的发光亮度则藉由改变控制信号CS11的工作周期(duty cycle)来调 整。意即,当控制信号CS11的工作周期越大时,则发光二极管12的发光亮 度越高,而当控制信号CS11的工作周期越小时,则发光二极管12的发光亮 度越低。其中,当控制信号CS11的工作周期小于例如20%时,使用者将容 易察觉显示面板的闪烁(flicker)现象。
为克服上述问题,有业者提出将控制信号的频率提升至10KHz以上, 藉由提高控制信号的频率以改善当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较低时所产生的 闪烁现象。然而,提高控制信号的频率将增加开关的切换次数而造成更多 的切换损失,进而增加功率的损失。同时在高频的操作下,将产生更多例 如电磁干扰的噪声干扰。此外,习知背光模块在高频操作时,亦将影响控 制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精确度(current accuracy)及电流平衡(current balance)。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源驱动方法,使其 能减低功率的损失,并有效改善低亮度时的闪烁现象,进而提升显示质量, 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低功率损失,并有效 改善低亮度时的闪烁问题,进而提升显示质量的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 及光源驱动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发光单元以及调频控 制单元。调频控制单元与发光单元电性连接,调频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控制 信号并依据其工作周期是否大于等于一第一临界值而对应地产生具有第一 频率或第二频率的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发光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光源驱动方法,其中背 光模块具有发光单元及调频控制单元,调频控制单元与发光单元电性连接。 光源驱动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由调频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由调频 控制单元判断第一控制信号的工作周期是否大于等于第一临界值;当判断 结果为是时,调频控制单元将具有第一频率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至发光单 元;以及当判断结果为否时,调频控制单元将具有第二频率的第二控制信 号输出至发光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发光单元及调频 控制单元,调频控制单元与发光单元电性连接,调频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控 制信号并依据其工作周期是否大于等于一第一临界值而对应地产生具有第 一频率或第二频率的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发光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驱动方法,其 中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发光单元及调频控制单元,其中调频控制单元与发光 单元电性连接,光源驱动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由调频控制单元接收第一控 制信号;由调频控制单元判断第一控制信号的工作周期是否大于等于第一 临界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调频控制单元将具有第一频率的第二控制信 号输出至发光单元;以及当判断结果为否时,调频控制单元将具有第二频 率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至发光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41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