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动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4563.2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5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马蒂亚斯·施佩伯;武冬平;何青玮;张玲;王海鹏;沈卓;李海;叶之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夫勒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H02K21/2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志湧;樊卫民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动发电机,其具有一个直接与内燃机的曲轴连接的电动机转子,其中,电动机既可以作为起动电动机也可以发电机工作方式使用。
背景技术
开头所述类型的起动发电机例如由DE 44 06 481 C3有所公开。这种起动发电机具有一个电动机,其作为异步电动机,即具有笼型转子的感应电动机设计。电动机的转子作为扭转振动减振器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进一步发展的起动发电机,其具有一个用于与曲轴抗扭连接的转子。
该目的依据本发明通过在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起动发电机得以实现。起动发电机具有一个电动机,其可选择作为起动电动机或者作为内燃机,特别是摩托车发动机的发电机使用。电动机的转子需要时在一个减振件的中间连接下与内燃机,即两冲程或者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抗扭连接。该电动机是一种同步电动机,最好是永磁激励的同步电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可绕流的线圈最好形成电动机定子的一部分,而转子装备一个永久磁铁。因此不需要向电动机的旋转部件输送电流。
依据一种优选构成,电动机作为外转子电动机构成。外转子,也就是转子,在此方面是内燃机的回转物质。电动机的转子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一个空心圆柱体转子件,其环绕电动机的定子,最好是装备永磁体,特别是装备稀土磁铁,其内径大于连杆轴承轴与内燃机的曲轴旋转轴之间距离的两倍。
起动发电机特别是在气缸工作容积125cm3以上的摩托车上使用。因为不需要通过变速器使摩托车发动机的曲轴旋转的起动器,所以能够以较少的装置开支达到非常高的可靠性。按照简单方式也可以实现如起停自动控制这样的附加功能。此外节省照明发电机,也就是单独发电机的结构空间。
在优选的构成中,起动发电机具有扁平气缸的基本形状,其在内燃机曲轴的轴向上测量的高度最多为气缸直径的一半。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起动发电机以及摩托车发电机部件的侧视图;以及
图2示出图1在第二视图中的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采用附图符号1标注的起动发电机用作摩托车(在当前情况中为单缸摩托车)的仅部分示出的发电机2的起动器以及发电机使用。起动发电机1同样适合用于具有多个汽缸的内燃机的摩托车。
作为摩托车发动机2的零件,从图1可以看出曲轴3、连杆4以及连杆轴承5。曲轴3的旋转轴采用R标注,连杆轴承轴采用P标注。连杆轴承轴P与旋转轴R之间采用A标注的距离对应于内燃机2的半个冲程。
起动发电机1的主要部件电动机6为具有一个与曲轴3固定连接的转子7和一个定子8的外转子电动机。定子8直接或者间接旋接在内燃机2的一个未示出的曲轴箱上或者以其他方式与曲轴箱固定连接。转子7由一个罐形的第一转子件9和一个与其借助部分剖面示出的连接装置10连接的盘形第二转子件11组成。取代转子件9、11也可以具有整体的转子件。在任何情况下,转子7均为永磁激励的转子,也就是装备永久磁铁或者磁化的转子。
永磁激励的转子7与定子8的可绕流线圈12共同作用。电动机6总体上为永磁激励的同步电动机,也称为扭矩电动机。电动机6具有高度为H和直径为D的圆柱体基本形状。空心圆柱体转子件9的内径采用Di标注并描绘出一个圆,其不超过由连杆轴承5的旋转几何形状轴P绘制的圆的50%。高度H小于直径D的40%。在曲轴3的旋转轴R方向上观察,内燃机2的长度因此由于起动发电机1仅略有增加。起动发电机1因此适合于在摩托车或者其他摩托化的两轮车上使用。
附图标记
1 起动发电机
2 内燃机
3 曲轴
4 连杆
5 连杆轴承
6 电动机
7 转子
8 定子
9 转子件
10 连接装置
11 转子件
12 线圈
A 距离
D 直径
D1 内径
H 高度
P 连杆轴承轴
R 旋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夫勒两合公司,未经谢夫勒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4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