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4680.9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4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T·舍尔德拉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尔斯特里姆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华伟;杨松龄 |
地址: | 英国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 ||
1. 用于从海底位置输送生产流体的软管的软管体,包含:
内压力护套;
至少一层护套上的护面层,所述护面层包含合成材料制成的缠绕带,其中,所述带在挤拉体部分包括多个加强纤维,所述加强纤维集中在与所述护面层高应力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带的区域;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层护面层上的外部护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体,进一步包括:
每个加强纤维沿着带在大体纵向方向延伸。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多个加强纤维具有预定的直径,并且另外多个加强纤维具有比上述预定直径小的另一种预定直径。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多个加强纤维具有预定的形状,并且另外多个加强纤维具有不同于上述预定形状的另一种预定形状。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多个加强纤维由第一材料构成,而另外多个加强纤维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另一种材料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体,进一步包括:
在护面层中带的相邻线圈互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每个线圈的至少一个凸块区域同护面层的相邻线圈的相应凹进区域互锁。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体,进一步包括:
在护面层中的带的相邻线圈的相应部分熔合在一起。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管体,进一步包括:
带的至少一个区域包括在带的横截面中的变窄颈部区域,该颈部区域提供了相对于接近该变窄颈部区域的区域变窄的横截面。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管体,进一步包括:
变窄的颈部区域包括位于在带的内、外表面上向内延伸的凹槽之间的带的一个区域。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体,进一步包括:
加强带层缠绕在护面层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加强带层的部分线圈熔合到护面层的带的外表面的相应部分。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带层被熔合到下面护面层的整个顶面,除了护面层的肩部区域。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软管体,进一步包括:
所述的加强带层包括在挤拉体部分具有多个加强纤维的合成带。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护面层合成带的聚合体同加强带层合成带的聚合体匹配。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护面层的带具有大体Z型的横截面。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护面层的带具有大体U型或S型或T型或I型的横截面。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压力护套包括阻挡层或衬里。
19. 包含如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软管体的软管,进一步包括: 两个终端部件,各设置在软管体两端的相应一端,护面层包括在终端部件之间延伸的大体连续层。
20. 包含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软管的提升装置、跨接线或流线。
21. 一种制造用于从海底位置输送生产流体的软管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在护套上缠绕合成材料带而在内压力护套上缠至少一层护面层,其中,所述带在挤拉体部分包括多个加强纤维,所述加强纤维集中在与所述护面层高应力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带的区域;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层护面层上提供外部护套。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护面层包括互锁的压力护面层。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护面层包括可拉伸的护面层。
24.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缠绕护面层之前,在内压力护套下设置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尔斯特里姆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韦尔斯特里姆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46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