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膜泵泵头盖体的减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6747.2 | 申请日: | 200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兆火;蔡应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兆火;蔡应麟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04B53/00;F04B4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 头盖 减震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膜泵泵头盖体的减震装置,它与逆渗透滤水器系统(reverse osmosis purification system)中专用的隔膜式增压泵(Diaphragm Pump,简称隔膜泵)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能将增压作动中隔膜泵的泵头盖体所产生的震动现象给予降低的装置,进而消除因泵头盖体震动所导致的恼人噪音响声。属于减震装置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使用于逆渗透滤水器系统中的隔膜泵,已分别被揭露于美国专利第4396357、4610605、5476367、5571000、5615597、5626464、5649812、5706715、5791882、5816133、6048183、6089838、6299414、6604909、6840745及6892624号等专利文件中,其构造如图1至图3示,包括:一马达10;一位于该马达10出力轴(图上未示)端部的上盖座11,该上盖座11周缘置设有数个螺孔12;一枢设在该上盖座11中,且受到该马达10出力轴驱动并转换呈轴向往复运动的数个摆轮13;一罩设在该上盖座11上的隔膜阀盖组20,该隔膜阀盖组20由一上阀盖21及一隔膜片22组合而成,在上阀盖21的顶面中央嵌设有一高压阀门23,而在该高压阀门23的周围底面上则嵌设有三个低压阀门24,并在隔膜片22与三个低压阀门24之间形成有三个低压水室25(如图2和图3所示);以及一泵头盖体30等组件;由上盖座11的数个螺孔12和泵头盖体30相对应位置预设的穿孔36,共同由螺栓2加以螺固组合成一体(如图2所示)。
其中,该泵头盖体30为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体,其外缘面上相对应的两端各设有一进水口31及一出水口32,而在底部开口的内缘面上则环设有一阶状槽37,使该隔膜阀盖组20的外周缘面能密贴在该阶状槽37上,另在内缘面中央朝阶状槽37的方向凸设有一圆环槽38,并由该圆环槽38的槽壁面上再穿设有一与出水口32相连通的出水通道35,由圆环槽38的顶端部压掣抵贴于隔膜阀盖组20的高压阀门23外围缘面上后,得以在该圆环槽38的内壁面与该隔膜阀盖组20之间形成一高压水室34(如图2和图3所示)。
再如图2和图3所示,为上述习知隔膜泵的作动方式,当马达10启动后,自来水W会由泵头盖体30的进水口31进入,而先到达低压水室25,由于各摆轮13受马达10的驱动下会产生轴向的往复运动,而使得各低压阀门24随即产生依序地作动,并将低压水室25中的自来水W进行吸附挤压,使其水压被增加至60psi~120psi之间,因此升压后的增压水Wp会经由高压阀门23流入至高压水室34内,然后再经圆环槽38上的出水通道35,而直接从泵头盖体30的出水口32排出隔膜泵外(如图2和图3中的箭头所示),以提供逆渗透滤水器中RO膜管进行逆渗透过滤所需的额定制水压力。
近年来更有隔膜泵厂商推出一种在马达不启动下具有断水功能的隔膜泵(简称断水隔膜泵),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65678号专利文件、中国大陆实用新型第CN200999716号专利文件与第CN201078338号专利文件等均是,其构造如图4至图9所示,主要是在泵头盖体40的顶面中央凸设有一开口朝上的中空容置槽401,该中空容置槽401的底面中央凹设有一开口朝上的水压腔室402并由该水压腔室402近底面的壁面上穿设有一与出水口42相连通的出水通道45;其中,水压腔室402的外壁面与中空容置槽401的底面之间设有一圈圆环穿孔403,使得高压水室44与中空容置槽401之间形成相互贯通,而在中空容置槽401底面上朝进水口41方向的圆环槽48壁面之间,又贯穿设有一导流通道404;另在中空容置槽401内由下而上依序分别设置有一弹性膜片50及一封盖座60,其中,封盖座60的下段部则分别凸设有开口均朝下且同轴心平行对置的一圈内环槽61与一圈外环槽62,并在该外环槽62的壁面上穿设有数个径向的导流孔63;由封盖座60的内环槽61与外环槽62槽口顶缘部抵贴在弹性膜片50的顶面,可使弹性膜片50的底面封住中空容置槽401上的水压腔室402的开口,以及圆环穿孔403的顶端出口与导流通道404的其中一端出口(如图7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兆火;蔡应麟,未经徐兆火;蔡应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6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