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激活蛋白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6973.0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1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军;宁君;宋倩;曾红梅;梅向东;黄啟良;赵前飞;马洪菊;张涛;李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3/00 | 分类号: | A01N63/00;A01P21/00;A01H3/04;A01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激活 蛋白 可控 纳米 制备 及其 应用 | ||
1、植物激活蛋白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是:
1)将0.01%-1%的植物激活蛋白(a.i)加入到含0.05%-0.02%的壳聚糖、0.0875%-0.35%的醋酸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制得溶液A;
2)将0.042%-0.25%的TPP(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4∶1,4.5∶1,5∶1,5.5∶1,或6∶1)溶解于水溶液中,制得溶液B;
3)将B缓慢滴加到A中(A与B的体积比为5∶1),以3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制得载药量20%-30%的80-90nm植物激活蛋白可控缓释纳米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激活蛋白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球载体材料是壳聚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激活蛋白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4∶1,4.5∶1,5∶1,5.5∶1,或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激活蛋白可控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球载药量20%-30%、粒径在80-90nm、包裹率达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激活蛋白可控缓释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用于防病、抗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改善作物品质和提高产量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69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轴接头
- 下一篇:柔性印刷电路板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