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及其工艺和织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7008.5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武英 |
主分类号: | D02G3/26 | 分类号: | D02G3/26;D02G3/22;D02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5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捻包芯 复合 纱线 及其 工艺 织物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捻包芯复合纱线结构及其制造工艺技术,属于新型纺织 复合纤维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人们对衣着面料在美观性、舒适性和实用性三方面的综合需求, 人们在纺织复合纱线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混纺纱、包芯纱和包覆纱是目前 被广泛采用的复合纺纱工艺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衣着面料的美观性、舒适性 和实用性要求,近年来我国研发了无捻复合纱线及织物,并于2004年取得国家 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02100698.9)。无捻复合纱线的独特纱线结构,使其织 物在美观性和舒适性方面获得更好的提高,尤其是在针织面料的创新方面,显 示了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但是,由于毛针织产品要求纱线是处于无扭力的平衡状态,而用于毛针织 的无捻复合纱线,其骨架纱线(或长丝)一般是有捻状态,而外包纤维是平行 无捻的,这样结构的纱线不能做到无扭力平衡状态。另外,无捻复合纱线的外 包无捻纤维对其骨架纱线(或长丝)的包芯率,一般只能达到80~85%,很难做 到对骨架纱线(或长丝)较高的包芯率,也就是说,无捻复合纱线中的外包无 捻纤维对其骨架纱线(或长丝)不能达到全部包裹严密的效果,由此使骨架纱 线容易外露,影响到面料的染色均匀度。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三.发明内容:
(一)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基本结构及特点
有捻包芯复合纱线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另一类 是合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单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是在无捻复合纱线结构基础 上研发的一种特殊纱线结构,其基本结构分为芯部骨架纱(或长丝)及外包纤 维两个部分:它的芯部骨架纱(或长丝)是有捻或无捻的,而外包纤维也是有 捻或无捻的,且外包纤维捻向与芯部骨架纱(或长丝)捻向是相反(或相同), 如果它们的捻向相反,所形成的单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整体可以做到处于无扭 力平衡状态;反之,如果它们的捻向相同,则所形成的单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 是处于有扭力不平衡状态。芯部骨架纱(或长丝)和外包纤维的捻度可以根据 纺织工艺要求分别设定,捻度范围在零捻至传统工艺标准捻度及以上选择。
合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是由两根(含两根)以上单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或 无捻复合纱线)并合后,加上一定数量的捻度,其捻向与单股有捻包芯复合纱 线(或无捻复合纱线)芯部骨架纱(或长丝)的捻向是相反(或相同),如果它 们的捻向相反,所形成的合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整体可以做到处于无扭力平衡 状态;反之,如果它们的捻向相同,则所形成的合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是处于 有扭力不平衡状态。
(二)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加工制造工艺方法:
1.单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加工工艺方法:
(1)根据纺织工艺要求,选择设定芯部骨架纱(或长丝)的捻度和捻向。
(2)使用现发明专利(申请号:02100698.9)的工艺和设备生产无捻复合纱线。
(3)通过常规的纺纱并合和加捻专用设备,对无捻复合纱线加上设定的正向(或 反向)捻度即可。
2.合股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加工工艺方法:
(1)根据纺织工艺要求加工单股包芯复合纱线(或无捻复合纱线)。
(2)使用两根(含两根)以上单股无捻包芯复合纱线(或无捻复合纱线),通 过常规的纺纱并合和加捻专用设备,对多股纱线加上设定的正向(或反向) 捻度即可。
(三)有捻包芯复合纱线织物的优点和特色:
1.具有无捻复合纱线加工制造面料的基本特色。(详见“无捻复合纱线及其工 艺和织物”发明专利,申请号:02100698.9)。
2.解决了无捻复合纱线用于毛针织服装面料时产生的扭斜问题。
3.由于有捻包芯复合纱线外包纤维处于有捻状态,其包芯率可达到95%以上, 使面料外观纹路清晰,染色均匀度显著提高。
4.有捻包芯复合纱线织物比无捻复合纱线织物具有更好的面料耐磨性。
四.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武英,未经王武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0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