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火防漏电保护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7046.0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1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祝振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2H3/32;H02H3/08;H02H5/04;H02H3/20;H01H83/22;H01H8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 漏电 保护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随用电器移动的高灵敏度的具有漏电保护、过流保护、过热保护、过压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的电源插头,特别是一种快速防火防漏电安全保护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器漏电保护插头产品,漏电流均为30mA,越过人体绝对安全电流(人体绝对安全电流10mA),对人体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也没有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而过流和短路故障都是引起火灾的元凶,当保护插头线路出现过载、漏电、短路等故障时,由于插头没有过流和过热保护功能,不能切断电源,甚至用电器起火烧毁后,保护器还没有跳闸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轻则会烧坏负载电器,重则会引发人身安全事故或火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安全保护插头的需求日益广泛,例如,手持电动工具和家用电器插头经常出现过流起火和短路起火问题,又如,电路引起火灾的问题也不断发生。但现有技术的插头可靠性差,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特别双金属片式过流防火开关,其过流一倍的情况下半小时以后才能跳闸,可是无论什么样的电子电器电流超过一倍不立即烧毁,就会马上起火,哪有烧半个小时烧不坏之理;因此双金属片防火开关、双金属片式小型断路器都没有防火功能,再者是安全保护的功能不全,无漏电保护,无过压保护、无过流保护、无短路保护、无高温保护等功能;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电源插头上实现多种安全保护功能,关键主要是要在用电器起火前插头用脱扣装置能实现高灵敏快速响应断电。对插头用脱扣装置的基本要求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脱扣灵敏度高(30ms以下)、寿命长并能承受频繁通/断操作等。而现有技术的低压电器(如断路器、保护器等)上的脱扣装置,由于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体积大、脱扣灵敏低、不适用于频繁操作场合等原因,所以不能用作插头的脱扣装置。
为了提高防火防漏电保护插头产品性能、降低成本、使之真正具有防火防漏电功能。因本防火防漏电保护插头比现有双金属片防火开关功能多,性能可靠,其特点是具有过压防火、过流防火、高温防火、短路防火、漏电防火和漏电保护等全方位防火保护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上述现有技术保护器的灵敏度和动作稳定性,提供一种具有漏电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和短路保护多种安全保护功能的防火防漏电保护插头,不仅跳闸速度快、结构简单、体积小、生产成本低,而且使用寿命长、稳定性能好,其漏电电流在人体绝对安全电流10mA范围内就可引起跳闸,跳闸速度可控制在17-25ms内,可以在电器起火之前即自动完成断电。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防火防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固定于所述的插头的绝缘外壳上的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电磁脱扣装置、零序互感器L1、电流传感器L2、试验按钮K1、分别对应于中线N和相线L的一对静触片和一对动触片,以及一个固定安装在所述插头的绝缘外壳上的静铁芯,该插头还包括:
由所述控制电路板一体构成的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安装带有动铁芯的复位开关组件K、主脱扣线圈L4和短路脱扣线圈L3及其骨架、控制所述脱扣装置动作并与其相适配的具有多种安全保护功能的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包括防过热、防漏电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试验检测电路和包括主脱扣电路、短路脱扣电路和整流电路的基本电路构成。所述动触片的一端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基板上,所述动触片的自由端带有与设置在基板上的静触片一端上的静触点对应设置的动触点。绝缘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动触片的中心位置上,永久磁铁固定安装在绝缘板的能与所述静铁芯吸合的位置上,使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力由安装在基板上的复位弹簧的弹性力和所述永久磁铁的磁力提供。当插头本身发生过热和/或插头负载端发生漏电、短路、过压、过流故障时,所述的辅助电路控制永久磁铁与动铁芯配合,使动触片随绝缘板一起联动向静铁芯摆动,使所述动、静触点同时分断,从而自动快速切断电源。
所述的电磁脱扣装置的每个静触片的一端分别设有静触点,每个静触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主电路输入端的相、中线两极La、Na连接,将静触点固定在静触片的一端,静触片固定在基板上的另一端分出相线(L极)、中线(N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个体生理指标远程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个体生理指标测量腕表